印度高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有句经典台词:总是担心明天,又怎能把握好今天?
害怕考试不及格;害怕面试不通过;害怕姐姐嫁不出去;害怕父亲病重……
这些担忧,让他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考试每次都是倒数。更让他活在焦虑和内耗中,做事瞻前顾后。
有工作的时候,因为害怕失去工作,跟同事、上司相处的压力而焦虑;
没工作的时候,又会担心自己没有收入,为未来发展不好而苦恼。
傅首尔曾说:坏事还没有发生,你就提前害怕,就等于你遇见两次坏事。
每天因尚未发生的事情而忧愁,自然没有精力过好当下的生活。
认知行为疗法之父亚伦·贝克曾在书中讲了三位患者的故事。
大学毕业的托德求职不顺,面试了十几家公司,才找到一份不起眼的工作。
工作两年后,他又到了买房结婚的年纪,就忍不住想:贷款买房的话,失业了怎么办?结婚的话,和妻子合不来怎么办?
中年职场女性丽贝卡,孩子成绩不好,父母都生着病,老公也不上进。
面对职场危机,她总忍不住想:客户找茬怎么办,孩子考不上学怎么办?父母病情恶化怎么办?
独居老人伊丽莎白,身体每况愈下,身边又没有人照顾。
明明已经过上衣食无忧的休闲生活,但她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
亚伦·贝克说这三种人是焦虑抑郁症的典型代表:焦虑,正像一条巨蟒,吞噬所有人的生活。
太多人,从小到大就被焦虑追赶:高考焦虑、求职焦虑、发展焦虑……
斯坦福大学有项研究指出,人类的大脑会把我们害怕的事情影像化,并不断地在脑子里重复,结果就是好像有一个磁力场,引着我们走向那个方向。
又一遍遍“否定”的自我回复,终将把你拖入内耗的深渊。
一旦沉溺其中,忘记当下,你便会在浮沉间不断消耗能量,直至精疲力竭,被急流彻底淹没。
日子一年年过去,卡耐基渐渐长大成人,曾让他担惊受怕的事情,几乎都没有发生。
莫言曾说,人要生存,就得摆脱连环般的桎梏,忧愁悲观便是人最根本的死敌。
大多数人的痛苦,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而是过度思虑制造的幻觉。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Borkovec在一项研究中指出:
即便真的发生了,79%的结果都比我们想象得要好得多。
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担忧里,只有3%是合理的,剩下的97%都是被我们夸大了的。”
失业了活不下去怎么办,一辈子也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怎么办,老了孤孤单单一个人怎么办……
这的确很可怕,但这个“危险”并不在眼前,并且发生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但长期活在人为制造的恐惧中,终有一天会被内心的黑洞吞噬。
要相信,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关卡,也没有不放晴的雨天。
所以,不必对未来过度忧虑,甩掉精神上的包袱,才能越走越快,越走越轻盈。
有位作家去一所大学开讲座,中途的答疑环节,有位学生向他提问:
“我也想成为一名像您一样的作家,但总担心自己写不出来有价值的文字,更担心自己以后无法在写作和谋生之间达到平衡,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不需要考虑得太多,今晚回到寝室,别的都不要做,先打开电脑。在Word文档里敲下第一个字的时候,你就已经是一名作家了。”
生活永远充满不确定,有时放手一搏,大胆尝试,方能有所收获。
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资质平庸的阿甘,最终成为了战斗英雄、体育冠军、政界名人、百万富翁。
人们毫不怀疑阿甘的成功,对阿甘成功之道的剖析,也从未停止。
想打橄榄球,便去打橄榄球,他只管拿到球一直向前跑;
在战场上,别人担心中枪,担心被偷袭,他只管听从长官的命令。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也没有任何事情会发生在未来,所有的事情只发生在当下。
所以,人最好的活法,就是要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活在今天就只享受今天。
认真吃饭,踏实睡觉,专心做事,沉浸式地跟这个世界融为一体。
专注当下的真实,顺其自然地生活,从思维里诞生的苦痛便会不攻自破。
“当我回顾所有的烦恼时,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临终前说:‘一生中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小时候觉得忘带作业是天大的事,高中的时候觉得考不上大学是天大的事,恋爱的时候觉得和喜欢的人分开是天大的事。
后来才发现,18岁考不上好的大学,你的人生不会就此完蛋;
活在过去的人会抑郁,活在未来的人会焦虑,只有活在当下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稳住心态,耐住性子,做好该做的事,时间自会给你答案。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