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之后,上岸心理学

30岁之后,上岸心理学

 

在大厂的光环下工作三年后,洛罗毅然挥别了那份年薪50万的岗位,投身到心理咨询行业。这一行不仅难赚钱,更需要巨大的开销。仅入行的头七个月,洛罗就已投入6万元,只为参与一系列心理培训,磨砺专业技能。

 

在一家医院工作了9年的糖唐,与洛罗有着类似的经历。2023年起,糖唐利用业余时间,先后考取了两个心理咨询相关的证书。去年,她在松果咨询这一平台上开启了自己的兼职生涯。今年三月,她却停掉了平台的兼职工作,继续备考心理咨询的其他证书。

 

打开社交软件,将心理学作为职业新方向的人不少数。在小红书等平台这类博主的评论区下,既有人寻求大龄心理搭子,也有人分享自己如何通过心理学实现自我疗愈。为了系统地扎根心理学领域,收费高昂的非全日制心理学硕士也成为热门,其中北师大、北大、清华等两到三年制学费将近20万元。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9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突破25%。同时,中国心理咨询师尚有约47.6万的缺口。

 

面对需求不断扩大的心理咨询市场,一群处于人生转折点的三十岁以上人士,仿佛在困惑与探索中找到了新方向。对他们来说,心理学既用于自我救赎,也用于助人为乐。

 

“上岸”心理学,能成为他们自救与利他的途径吗?

 


 

“上岸”心理学

 

今年31岁的洛罗,三年前如愿收到了一家互联网大厂的offer。尽管与同事相处融洽,他却在日复一日的高效协作中,渐渐发现自己不过是庞大机器中一颗微不足道的齿轮。

 

工作两年后,洛罗有了离开的想法,他告诉《豹变》,让他产生怀疑的并不是加班至深夜的常态,而是源自内心深处涌动的“虚无感”,一种对工作价值的质疑。

 

洛罗也曾犹豫过,2023年初,洛罗跳槽到另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然而,一场耗时五个月、历经无数次方案迭代后重回起点的跨部门项目,坚定了他“逃离”大厂的决心。这一次,他果断离开了大厂,也意味着告别了高薪。

 

失业的现实紧迫,让洛罗不得不重新规划职业生涯。凭借心理学硕士的背景,他将目光投向了心理咨询行业。与行业前辈的交流进一步坚定了他的信念,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经验的积累与个人的成长相辅相成。

 

于是,洛罗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份“站着亏钱”的事业,成为一名月收入仅3000元的心理咨询师。

 

他告诉《豹变》,心理咨询行业的特性在于前期的高投入与低回报,入行前七个月,洛罗花了6万元用于各种培训。今年1月,当他开始接手个案,亲眼看到了来访者的变化,久违的成就感与自我疗愈的喜悦,让他确信自己没有选错。

 

相比之下,张文的故事则显得更为漫长而坚定。这位在武汉某高校任教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学习心理学已经超过十年。她最初接触心理学,始于一次学校组织的心理咨询培训,正值产后恢复期的她,发现了心理学的魅力,它能让人勇敢面对内心的困惑。

 

2010年之前,张文已经拿到了人社部颁发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也是国内含金量最高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持证者可以直接应聘相关岗位。此后,她也在断断续续进行心理学的相关培训,并在2016年主动要求调到学校的心理健康部门。

 

然而,张文向《豹变》透露,“可惜学校对心理咨询不是很重视”,这让她感到遗憾。2020年9月,她开始在心理咨询平台兼职,这段经历让她有了开设个人工作室、全职从事心理咨询的想法。

 

十多年来,张文在心理咨询上的投入超过了10万元。2023年,经过一番审慎挑选,她在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线上机构学习心理课程,她表示:“这家机构算是比较便宜的,一年学费不到2万元,还承诺课程结束后为学员提供10个个案。”

 

如今课程已经上完了几个月,张文还没有等到承诺好的个案:“可能是排队的人太多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快分配到。”

 


 

不赚钱,先花钱

 

心理咨询行业,虽然外表光鲜,但前期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却足以让不少怀揣热情的人望而却步。

 

以“简单心理”为例,新手咨询师想要入驻该平台,必须累积至少400小时的个案咨询经验、接受不少于60小时的专业督导,以及拥有20至50小时的个人咨询体验。上述要求不仅考验咨询师的专业技能,更是对经济实力的一大挑战。

 

《豹变》从几位心理咨询师那里了解到,个案咨询指的是新手咨询师积累的个案时长;个别督导的意思是说,咨询师寻找督导师,在对方的帮助下指正咨询过程中的问题和盲点;个别体验是让咨询师重新回到被咨询者的角度,亲身体验心理咨询的全过程。

 

张文告诉《豹变》,上述三个方面的实践,是每一位咨询师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也是各大平台评估其专业资质的关键指标。平均下来,一次督导费用通常介于500至600元,而个人体验的收费标准则不低于400元,甚至更高。

 

寻找合适的个人体验师,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无异于大海捞针,需要反复尝试与调整,直至建立稳固的信任纽带。张文的经历便是一例,经过多次尝试,她终于找到了一位与自己契合度比较高的个人体验师,每周进行两次会面,每次费用为350元,使得每月个人体验的总支出高达2800元。

 

再回看“简单心理”对新手咨询师的要求,60小时的个人督导成本大概在3万元左右,而20至50小时的个人体验,最低成本也要7000元起步。

 

一位ID名为“心理师惠子”的咨询师在小红书算过一笔账。她在心理平台上每小时收费400元,扣除50%的平台分成后,月收入为5000元。然而,除去每月个人体验和督导的固定开支4800元,所剩无几,净收入仅200元。

 

显而易见,高昂的实践成本是绝大多数新手咨询师入行的必经之路。

 

如果新手咨询师未能满足平台设定的时长要求,另一条出路便是参加平台提供的培训课程,但这同样意味着不菲的学费。以壹心理平台为例,他们为咨询师设置不同阶段的培训计划,分为初阶、中阶、高阶,其中为期两年的高阶培训,收费在3万以上。另据张文了解,简单心理的高阶课程收费在8万元以上。

 

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心理培训机构,缺乏辨别力的新手咨询师极易“踩坑”。尽管如此,大多数心理咨询从业者为了拓宽客源,往往很难绕开这些平台。
  

因此,转行的新手们面临的不仅是专业成长的阶梯,更有沉重的经济负担,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双重障碍:既要借助平台积累经验和吸引客户,又不得不应对高额的初期投资压力。


 

 

新手如何避“雷”?

 

在2017年以前,我国心理咨询领域的权威执业凭证是人社部颁发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无论是医疗机构、私人诊所还是线上心理咨询平台,均视此证为从业者的必备敲门砖。

 

然而,由于报考门槛相对较低,缺乏标准化的专业培训体系,导致持证咨询师的技术水准良莠不齐,甚至有造成来访者二次心理创伤的风险。因此,人社部于2017年取消了该证书的考核。

 

自此,国内心理咨询界一度陷入权威证书的真空期。目前,知名度较高的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合格证书,虽在业界占据一席之地,但这仅是对相关技能的培训认证,而非从业证书。

 

不过,由于个人无法直接报考,只能通过机构代报,不少机构趁机抬高收费,甚至进行误导性宣传,声称该证书为上岗通行证,“持证即可开业”。

 

心理咨询师对此证书的评价褒贬不一。洛罗直言不讳,表示“这个证书有些水分”。正处于“刷证”阶段的糖唐,去年用一个月的时间备考,通过了中科院的考试,在她看来,“考试很容易过,花一千多考下来是值得的”。
  

张文则认为,现今业内公认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有两个,分别是由教育局授予的心理健康教师证与卫健委颁发的心理治疗师证。

 

即使跨越了资质考核的重重关卡,新手咨询师的初期收益并未如外人所想那般丰厚。糖唐在入驻平台之后,一周内就接到了自己的第一单,但在后续备考期间,却意外流失了原本就有限的客户资源。洛罗2月份的心理咨询收入定格在3000元,然而,其实际成本远超收入。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抑郁症、拖延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新型心理问题逐渐成为流行的“时代病”。

 

此外,据《2022-2027年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统计,心理咨询师培训市场从2003年起每年增长50%,迄今已有大约200万人参加咨询师考试,约90万人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即便如此,中国心理咨询师尚有约47.6万的缺口。

 

机遇面前,国内心理咨询行业正处十字路口。洛罗向《豹变》透露,目前国内的心理咨询费用未纳入社保体系,高昂的咨询费让众多潜在来访者望而却步。同时,咨询师群体因前期投入成本较高,能坚持下来、真正具有专业精神的优秀咨询师并不多。

 

长远来看,心理咨询行业前景广阔。然而,对于渴望踏入这一领域的新人而言,仍有诸多隐秘的“雷区”亟待辨识与规避。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