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企业家读书有何用?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央视新闻说“读书,是一万次春和景明”。
对于企业家来说,现在的时代更要求企业家要多学习、多读书,几乎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是阅读大师。
再比如马斯克,《纽约客》曾想知道马斯克的宇航梦起源,他的回答是科幻小说,“我看过的书中的英雄总是感到拯救世界的责任”。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芒格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巴菲特就称他是“长着腿的两脚书柜”。芒格曾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在国内,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宋志平也是阅读大师,他坚持每天晚上用2个小时来读书,这些年来也出了20多本书。
423“世界读书日”,在国资委小新书院“新质生产力背后的管理之道”读书沙龙上,正和岛总编辑陈为和宋志平就创新和读书、写书做了一场对话,以下是本次对话的内容精编,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口 述: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
访 谈:陈为 正和岛总编辑
01
企业要有效、
有目的、有质量地创新
陈为:您是很有企业家精神的国有企业家,但也有人说你是文件任命的,不是白手起家,应该属于经理人阶层,您怎么看这种身份争议?
宋志平: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企业家,1985年德鲁克写过一本书叫《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他说企业家和所有制、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家的人格特征无关,只要你创新并创造了财富,你就是企业家,而且着重讲到公营部门有创新意识的一些领导者也是企业家。
我觉得他说的是比较准确的,比如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和克莱斯勒的亚科卡,这两位蜚声世界的企业家都不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都是职业经理人。衡量企业家还是看他的创新,并且是不是创造了财富。
关于国有企业家这个说法,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了一个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文件,其中好几处都说了国有企业家的概念。
我个人体会,国企里的一些领导人员,只要他们有创新改革意识,并且为企业建功立业了,而且有担当精神,就可以称为国有企业家。
比如谭旭光,他常年带着潍柴快速发展,而且有创新改革意识,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也承担了一些风险,你说他算不算企业家呢。
我们既要鼓励民营企业家,也要鼓励国企里边的领导者,他们也要具备企业家精神。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陈为:对,熊彼特说企业家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身份,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实质、抓住本质,而不是形式,韦尔奇也好,我们国内像方洪波这些人,其实是典型的企业家。
您之前对创新也有很多的心得总结,包括实战经验,克里斯坦森说大企业好像很难创新,我觉得并不尽然,你看华为、比亚迪,包括您原来带领的中国建材都有很多好的创新,企业创新方面您有哪些最新的思考?
宋志平:费尔普斯认为创新主要是靠草根创新,但是德鲁克认为大企业也都在创新,当然他举的例子是美国的强生和3M公司,长年来一直坚持创新。
其实我们也一样,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也在创新,央国企也是创新的一个主体,尤其是重大创新。
因为重大创新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资金也比较多,需要承担一些风险,所以重大创新央国企承担的比较多。
在创新上,中小企业我们要鼓励他们创新,同时大企业也得鼓励,大企业的创新需要中小企业的加盟,中小企业的创新往往需要大企业的支持。
比如说中国建材有个创新是碳纤维,做出了T700、T800、T1000,解决了中国的“卡脖子”问题。但这个创新最开始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做,后来中国建材对它进行了混改,加大了支持,投入了十年左右才做出来,为国家做了巨大贡献。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今天的创新很难把小企业创新和大企业创新分开,实际上是个创新体系,小企业需要大企业的支持,大企业也需要小企业的创新活力,要把它们融在一起,中国建材不少的创新项目是这样做的。
陈为:新质生产力有一个特征是高科技,您原来说也不能忽略低科技甚至零科技,这个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宋志平:这就牵扯到创新模式,创新模式分为5种:
1. 自主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2. 集成创新:不光有自己的,也可以借鉴其他人的,把它集成起来;
3. 持续性创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
4. 颠覆性创新:用新的技术颠覆老的技术,新的产品颠覆老的产品,比如数码相机把胶卷颠覆了,现在新能源汽车正在颠覆汽油车;
5. 商业模式创新:平台+互联网应用,其实是个平台经济,本身技术含量并不高,比如麦当劳、肯德基没有太多的技术,但是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像现在我们的京东、拼多多、蜜雪冰城等这些企业,实际上不完全是一个技术创新,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新质生产力主要强调的是自主创新和颠覆性创新。
技术我们现在讲到比较多的是高科技,其实高科技、中科技、低科技我们都需要,在美国,高科技大概占社会贡献的25%,中科技、低科技占75%,这说明什么呢?
中科技、低科技是高科技的基础,假如没有中科技、低科技,你的高科技也不可能凭空出现,同时高科技又带动了中科技、低科技的发展。
我们应该辩证地、系统地来思考这个问题,企业里边到底适合哪种创新模式,也要认真地思考。
企业的创新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有效、有目的、有质量地创新。所谓有目的,创新是一个有目的地寻求机遇的过程,增加目的性,可以减少创新的风险。
企业家和科学家不太一样,科学家的创新往往不见得有一个短期的经济效益,因为他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未知,但企业家就得有效益,如果没有效益、没有市场,再好的创新也做不下去。
所以企业的创新比较难,既要去大力地创新,也要平衡经济效益,就像百度讲的“攀登珠峰,沿途下蛋”,攀登的是珠峰,但是沿途你得下蛋,不然你的企业做不下去,这就是企业创新它的难度所在。但是再难,我们也要做。
02
企业家为什么要多读书?
陈为:这么多年来您写了20左右本书,有些企业家开玩笑说我看书的速度都赶不上您出书的速度,最早您是出于什么样的初心把经管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宋志平:为什么要写书也是很多人问我的问题,我说写书不是我的主业,我最早是在2010年写了一本书叫《包容的力量》,那个时候我要做联合重组,要把好多企业组合在一起。
我觉得包容是非常重要的,能包容多少人就能带多少人的队伍,如果不能包容就很难发展和壮大。
我当时的想法是,从内部来讲,希望我的干部们理解我的想法,从外部来讲,我希望那些企业也明白中国建材是包容的文化,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创新,可以发展。
我的书其实都是和当时的时代相关的。比如后来改革,我就写了《央企市营》,到底中央企业怎么去进行市场化经营;再后来搞混合所有制,2014年我写了《国民共进》;现在我又写了《三精管理》,讲企业管理;再到《经营30条》,是讲企业的认知,如何来看待战略、创新、经营、管理、改革、文化这些问题。
我不是为写书而写书,是那段时间我的实践和思考比较多,我把它归纳下来,写一写。我写书是先在实践中做,做完以后在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商学院给大家讲一讲,讲通了以后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再修改修改就是我的书。
所以我的书不像老师们写的,好像有章有节的,像《经营30条》你说这像本书吗?可能有人认为不像,但是我觉得如果企业家们需要,好用也好读,就可以了,可以不拘一格。
还有些人说宋总你什么时候写啊?是不是都是别人帮你写的?我说你看看书就知道是不是别人帮我写的,我的书都是我的经验和体会,还有大量的实践和案例。比如《经营30条》里讲了110个企业案例,都是我做过、研究过的企业。
我的书是实践的产物,我不觉得写书有多么难,主要是你有没有体会、有没有思想、有没有要写的,而不是为写而写。
我写书也是希望给年轻人插上一个路标,把我们过去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让以后的年轻人能够知道我们过去走了哪些路,知道我们过去踩过哪些坑,他们能更准确地去走未来的道路。
我们做企业的应该动动手来写一写,我觉得这是我的一项责任。
陈为:写书也是把个人经验变成社会财富,您作为作者跟其他作者一个很大的不同,这个书不光是写出来的,首先是干出来的。
您除了是作者,也是读者。客观讲我们的人均阅读量跟一些国家还是有落差的,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0本,我们可能不到5本。企业家里有的人很爱读书,有的可能不那么爱读书,大家也有迷惑,好像不太读书的企业家有的做得也不错。您能不能从读者的角度谈谈读书对您这样的经营者到底带来哪些好处?
宋志平:之前有学员问我说过去做企业,我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哪些因素促使我做了些成功的事情。我说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创新,第三是责任感。
关于学习,对我很重要,我是学高分子化学的,不知道企业是何物。到了企业之后,我是一路学习过来的,最早我学习日本产业教育,还学过工商管理课程。
除了学习之外,我大量地读书,我现在每天晚上还用2个小时来读书,我也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球这些,大量的时间就是阅读,我的书包里不管去哪都装着书。
我觉得学习实际上是在学他人的实践,有的人不学习照样做得很好,那种人是天才。像我这种人就不是天才,一方面要自己做,另一方面也要学习别人的实践。
学习别人实践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通过读书你可以和最优秀、最成功的人进行交流,你能知道他是怎么做的,我觉得这很重要。
以前韩国现代的董事长写过本书,他说韩国现代每年招的大学生都是很优秀的,但三年之后他们就分化了,有的很优秀,有的一般般。他们最后分析发现所有优秀的干部都是非常喜欢学习的,而且在8小时之外还进行学习、读书。
所以我觉得读书不光增加了知识面,学会了一些别人的经验,也是个人的人生态度。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去阅读,这本身对自己也是个训练,所以我主张深度学习,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左右的阅读,每天至少有两三个小时在没有打扰的情况下认真工作,每天清晨起来大概有半小时左右的深度思考。
只有深度学习、深度工作、深度思考才能够出成绩,才能做别人没做成的事。也有人问我哪有那么多时间看书,我说我是把你们休闲娱乐的时间用来读书了。所以我们的时间还是要多用在学习和工作上。
我觉得读书对企业家来讲特别重要,当然也有人说读书是摆架子的,你看企业家的书架上全是书,那都是摆样子的,当然也有这样的人,但是不能因为这个你就否定读书的意义,我还是主张大家真正地读书。
今天如果一个人他不学习、没知识,你说他还能做好企业,真的比较难,早年的时候,可能胆大就行,但今天不行的。那些优秀的企业家大部分都是懂科技知识型的,社会在进步,所以我还是提倡企业家们要多读书,读的书要超过普通人读的书。
陈为:对。宋总也为热爱阅读的人做了很好的示范,就像《实践论》里面讲的,人除了自己的直接经验,很重要的要吸收间接经验,别人跟前人的直接经验就是我们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怎么吸取呢?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读书。
本文转自于 正和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