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晒工资单月赚2万:所有高薪背后,都是一个个玩命的
吃多少苦,成多大事
1
不久前,在成都一家知识付费公司工作的学弟找我吐槽。
工作几年的他,仍拿着五六千的工资,每月都入不敷出。
他诉说行业不景气,抱怨领导剥削,嫌弃城市普遍工资低……
见他如此愤愤不平,我好奇之下,便问了几个问题。
工作忙吗?
他表示基本都是朝九晚六,偶尔事情多时,得留下来加班。
工作有挑战性吗?
他挠着头说,主要负责跟一些老师对接,流程固定,倒是不用怎么费心思。
细细了解之后才知道,他的满腹牢骚只针对工资,但打心底满足于这份惬意的工作。
我无奈地说,你抱怨工资低,可你有没有想过你又凭什么拿高薪?
正好我刚刚看到一个快递小哥的故事,就说了给他听。
2
前两天90后菜鸟快递小哥王爽仁晒出他的工资条。
最近两个月,他的日薪几乎都过千,月收入超两万。
一个普通的快递小哥,凭什么拿到如此高的收入?
看了他的工作日常你会发现:世上所有的高薪,闻起来都是拼命的味道。
他每天6点强忍睡意爬起来开工。
有的小区没有电梯,他只能徒手搬运上百斤的货物,一趟下来,整个人如同散架了一般。
遇见繁琐的家装大件,得自己一个人捣鼓大半天,又累又耗时。
你看,不是快递行业好赚钱,而是这位玩命的快递小哥,咬紧牙关才赚到了钱。
曾有一个学生问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您是怎么获得今天的成功的?
马斯克给了他一个简洁的建议:work super hard(努力工作)。
不管是光鲜亮丽的行业,还是看起来不那么体面的工作,都是兢兢业业者吃肉,偷懒耍滑者喝汤。
作家@一直特立独行的猫早年间曾雇过一位钟点工阿姨。
这位阿姨的工作态度,让她赞不绝口。
阿姨需要在饮食上兼顾南北口味,不会南方菜的她,努力跟作家的婆婆学,还从不嫌烦:
“我拿了工钱,还跟雇主学到了东西,上哪找这样的好事。”
原本王阿姨只需要每天做一顿中饭,但她每次都一口气做六七个菜,为的就是让作家省了晚饭的事,热一下就能吃。
为了不打乱家里的布置,她每天清洁之前,用手机拍照,再对着照片还原。
对于各种家用电器,王阿姨也会下功夫去学习怎么使用。
王阿姨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0点都在不同雇主家干活。
从作家家下班,到下一家上班的间隙有半小时。这半小时里,她会用五分钟骑车去一户人家,麻利地收拾一下垃圾,然后再用5分钟去下一个雇主家。
阿姨说:“不管多少钱,我都会努力赚,我就是来赚钱的,大钱小钱,只要自己有力气,都要赚。”
凭借着这样的努力,阿姨成了家政市场上最抢手的人才。
吃多少苦,成多大事。
要登峰顶,就不要抱怨坡太陡;要涉大江,就不要畏惧风浪太大。
前两天我看到有个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在网上问:
在上海打拼了4年,依然一无所有。现在应该是去深圳好,还是回老家算了?
所有的回答里,最高赞的一条是:别讨论城市,多讨论自己。
3
华为公司把员工分成两类。
一类是劳动者,按照薪酬标准支付报酬,你可以朝九晚五,按时上班,按时下班。
一类是奋斗者,愿意时刻冲锋在第一线,创造超额价值,可以享受公司股份分红。
这世上,没有躺出来的高薪。
命运很公平,一个人想获得多大的收益,就得在人生天秤的另外一端,放多大的筹码。
审计师然雪婵曾谈之前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直属领导,郑总。
当时郑总手头上一共6个IPO项目。
从承接项目,到辅导账务,递交资料,再到过会反馈,一整套流程下来,非常考验人的耐力和定力。
她几乎跟过郑总所有的项目,只要是在出差赴项目的过程中,他们从未早于晚上10点离开过公司。
即便是回到酒店,大半夜了他依然在回复员工的邮件,梳理项目进度。
那时候他们没有生活,只有工作。
当别的项目经理和组员下了班一起去打球、按摩、做足疗的时候,他们组只能坐在办公室和一堆底稿报告死磕。
后来,6个项目均成功上市。
郑总一跃成为所里上市项目最多的负责人,直接被提拔为合伙人,还有多家上市公司以数百万年薪伸出了橄榄枝。
你吃的每一份苦,流的每一滴汗,都是成长路上的见证。
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十三邀》里,许知远曾采访过罗振宇。
罗振宇每天早上都要在App上定时发布一条60秒的语音,每年要做一次大型跨年演讲。
当被许知远问道,为什么要这么逼自己、对自己严格到近乎变态时,罗振宇淡淡地说:
“人过了四十,尤其能感觉到时间的紧迫,于是想更加努力,逼出自己的潜力。”
普通人的生活,少有一夜逆袭的神话,多的是苦尽甘来的故事。
当你认准一件事,努力用岁月喂养它,自然会获得丰厚的馈赠。
本文转自于 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