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老路,永远到不了新地方。
去年,复旦网红教授梁永安在网上开了一门课,叫《工作之苦》。
在课前的一次直播中,网友们纷纷朝他倒起了苦水:
有人抱怨工作杂事太多,有人吐槽人际关系太难处理,有人发愁自己勤勤恳恳十多年,仍然一无所成……
梁教授最后总结道:“今天的工作之苦,早已不是身体的苦,而是我们在精神上的苍茫。”
仔细想想,的确如此。
很多时候并非工作本身让人疲惫,而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消耗了太多心力。
如果说工作是一场修行,那我们要修得不过是断、舍、离三字。
01
网上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叫做“情绪成本”。
说的是,你每陷入情绪一分钟,就会损失一分钟去解决问题。
工作中最沉重的隐藏成本就是情绪成本:
碰到难搞的任务,焦虑的好几夜没睡好,连续一周都效率低到不行;
被老板批评了三分钟,结果一下午都闷闷不乐,无心推进手头上的工作;
遇到混日子的同事,开始怀疑起自己认真工作的意义……
这世上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
真正阻碍我们把事情做好的,不是能力,而是自己的心境。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绪,收起了委屈。
主持人陈鲁豫大四那年在电视台实习时,每天忙得昏天黑地,既要负责剪辑、配音,还要被领导安排到处打杂。
但当时的制片主任以她还是学生的借口,只给她一半的劳务费。
凭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干的活更多,最后反倒被区别对待?
鲁豫心里特别不爽,特别难过。
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把委屈咽进心里,第二天该做什么做什么。
因为她知道,这份工作对自己来说是个好平台,吃点苦、吃点亏没关系,把事情做好,得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事。
稻盛和夫曾说过:
“成功不要有无谓的情绪。即使你抱怨再多、委屈再大,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这才是一个成熟人该有的心态。”
与其把精力花在内耗上,不如以积极的心态来努力提升自己。
当你学会把情绪调成极简模式,自己能力提高了,工作也跟着顺了。
02
有人问撰稿人易小昭:为什么我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却没有丝毫的进步和成就感?
她答道:因为你总是在瞎忙,不分大事小事,什么都忙。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找不到自己该聚焦的点,就注定会陷入低质量的忙碌。
股神巴菲特曾经为自己的私人飞行员弗林特,做过人生的规划。
巴菲特让弗林特在一张纸上写下他的前25个目标,然后让弗林特选出前5个必须要完成的。
最后,巴菲特告诉弗林特,以后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在剩余的20个目标上投入精力,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前5个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上。
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也说过:“整天只知道为琐碎的小事忙碌的人,必然成不了大器。”
有选择地专注,远比瞎忙要重要得多。
村上春树每天早上4点起床写作,一写就是四五个小时。
这段时间里,他除了集中精力写稿,不见任何人,不处理任何事。
扎克伯格每天早上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现在做的,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才会感觉自己的时间没有浪费。
工作需要努力,也需要巧力,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就像导演樊小纯讲的,人不需要活太多样子,你认真做好一件事,会解释所有事。
任何时候,专注20%的要事,避免80%的琐事。
03
看过一个感慨很深的故事。
一头驴背着盐过桥,脚一滑掉进了河里,盐遇水很快就化了,它顿时感觉背上轻松了不少。
驴高兴坏了,以为获得了减轻负重的好方法。
后来有次它又背了几袋棉花过河,干脆直接就跳进了水里。
结果吸了水的棉花越来越重,驴也因此溺水身亡。
总以为抱紧过去的经验就能如鱼得水,却忘了这世界其实瞬息万变。
你发现没有,很多人工作上之所以一直没什么成长,就是陷入了这种“驴子背盐”式的思维误区。
通用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在商界驰骋多年,屡次缔造商业奇迹。
曾有人提议他将管理经验总结成书,他却幽默一笑:“那我得去垃圾桶里翻一翻了。”
工作数十年来,杰克从不做经验留档,甚至要求公司定期清理内部文件。
在他看来,过往的经验只会成为束缚,他更希望员工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也正是得益于他这种“经验归零”的思维,通用才躲过了创办以来的最大危机。
1981年杰克刚接手通用时,当时的制造业利润已经日益下降。
他深刻认识到,如果依赖传统的管理经验,别说维持现状了,公司还极有可能破产。
于是杰克大胆抛弃了沿用数十年的公司战略,结合当时的形势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
在他的带领下,通用的市值不降反增,扩大了整整30倍。
走老路,永远到不了新地方。
以空杯心态去学习知识,用成长思维来对待工作。
不断向外学习、向内更新,永远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
▽
之前读《麦肯锡极简工作法则》,其中有一点让我受益颇深:
永远不要杂乱无章地进行工作。
摆脱无用的负面情绪,才能专注自我的提升。
告别低质量的忙碌,才能拥有高质量的人生。
抽离过去的经验,才能拥抱未来的无限可能。
点个赞吧 ,工作这场修行,愿你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轻装上阵。
本文转自于 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