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CEO的交接棒,来到了陈序平的手里。
他在龙湖的14年,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别人的14年”吧,从一名普通的仕官生登顶至集团CEO,堪称超浓缩奋斗史,但你如果认为这是一个个人英雄养成的故事,那就大错特错了。
来看看新晋龙湖CEO的履历吧。陈序平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年以仕官生身份加入龙湖集团,从一线做起,历任工程经理、项目总、投资发展部负责人等职,2016年底出任成都公司总经理。
在其任期内,成都龙湖的地产开发销售额从2016年的5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80.23亿元。这当然是傲人的成绩,但单纯把地产销售额做大,并不足以支撑陈序平与龙湖CEO的职责相匹配,令他脱颖而出的还有其统筹多航道业务的能力。
在2017年至2021年,由陈序平领导的成都龙湖成为“空间即服务”战略下的多航道协同落地样本,陈序平本人也经历了商业、冠寓、养老等业务在成都从0到1的全过程。
一个五脏俱全的成都龙湖,让集团董事长吴亚军和时任CEO邵明晓看到了第三任CEO的可能性。
龙湖集团的CEO真的不好当。因为龙湖已经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公司,更全面地说,它做的是空间的生意。虽然从绝对贡献来说,商业、长租、物业等,还不能和住宅开发提供的销售额相提并论,但是由它们以及装修、租赁组成的空间开发、运营、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个全面的龙湖生态。
可以说,这个生态是邵明晓十年龙湖CEO生涯最大的成果,它为龙湖带来了一系列重要变化,最直观的是,不论疫情之年还是房企爆雷之年,龙湖都能稳健自处,甚至保持增长,这也是吴亚军推崇的强者姿态。
龙湖成为现在的龙湖,既考验领导者的战略前瞻力和定力,还考验系统的协调力。相当于,在房地产三道红线政策出台之前,龙湖早于行业五六年便开始主动降杠杆。
如今行业的爆雷声阵阵虽离龙湖甚远,但是,降杠杆过程中的痛,龙湖亦能理解。邵明晓在回顾那段时光时说,商业地产是资本成本的游戏,当然背后要有运营、选址、定位、建造的能力,但底层逻辑上,融资成本超过5%,持有商业一定会遇到巨大的挑战,如果一个公司不把杠杆降到稳健,稍微有点规模时,痛感会让你痛到极致。
就在极致的痛中,龙湖几乎白手起家搭建起了目前的诸多航道业务,并做到了各细分领域的领先。如果梳理房地产行业排名前20名房企,龙湖的这一成绩,也是前无古人的——规模大的不一定是自己做起来的,自己做起来的不一定业态这么全,业态这么全的不一定都做得这么好。
这个成果不仅对龙湖有意义,对整个中国房地产行业都有意义,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珍贵的转型样本,让行业看到了从存量到增量,从开发到运营的真实可能。
这样一家企业的CEO,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有可能空降吗?
2021年7月,龙湖任命陈序平为地产航道总经理,一个月后,他与吴亚军、邵明晓以及龙湖财务负责人赵轶一道出现在龙湖2021年半年业绩发布会现场。这位俊朗有如少年的新航道负责人,收获了邵明晓真诚的赞美:知识结构非常全面、非常勤奋、领导力很强。最重要的是,他是龙湖自己体系里培养出来的年轻高管。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呢?
邵明晓说,龙湖走到现在,是非常体系化、战略化的组织架构,管理方式是网格化沟通、网格化决策,无论是重要的人事决定还是战略决策,都是由核心高管团队集体来完成的。
而吴亚军说,在龙湖没有英雄。
所以,让龙湖变成一个高效的、战略性的有机体,让一线员工有足够决策能力,就是龙湖多年追求和建立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中,陈序平无疑是佼佼者。
面向未来,他能否像邵明晓那样,和吴亚军形成默契的配合,提出诸如“扩纵深、近城区、控规模、持商业”、“空间即服务”等战略以及“TOD优先”等业务策略方向,并坚定地推动落实,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从吴亚军、邵明晓对他的评价不难看出,龙湖对他充满期待。
本文转自于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