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华为"之 想当初......
想当初, 创业伊始,几百万的工资曾一度压垮华为,任正非用两招起死回生.......
上世纪90年代,华为决定走自主研发道路,任正非为此不惜重金网罗人才。然而,面对每月几百万的工资负担,曾一度快要压垮华为。最终,任正非用了两招让华为得以起死回生。
1992年前后,任正非意识到,华为要想活下去,就必须走自主研发道理,于是高薪找来了郭平和郑宝来两位“技术大神”,但研发需要的资金量实在太大,一代产品的货款回收也不那么顺利。高额的研发投入和每月几百万的工资支出,很快就掏空了华为之前几年的全部积蓄,公司现金流面临断流的困境。
资金一旦断链,不仅新产品的研发会被迫中止,就连员工的工资也会无法支付,进而影响研发士气。
为了挽救华为,任正非当时被迫做出了几乎算是最后一击的做法,他以高达20%-30%的年利息向其它大企业拆借资金,说白了就是高利贷。除此之外,任正非当时还制定了一个政策,如果谁能够为公司借来1000万的资金,谁就可以一年不用来上班,并且工资照发。可以想象,任正非已经缺钱到了什么程度。
那时候的华为,高层领导90%的时间都是在寻找资金,但效果并不明显,无奈之下,任正非想出了两个办法,最终让华为得以度过难关。
第一,打白条
既然决定了走自主研发道路,人才就成为了关键。要想获得人才,就必须舍得花大钱。那时候的华为,新招人员的工资标准是本科1000元,硕士1500元,博士2000元,这样的待遇,在当年不可谓不高。然而,当年的华为,其实无力支付这么高的工资。
为了留住人才,为了让华为可以活下去,任正非想到了打白条的方式,就是发工资的时候,每个月只能领走一半的工资,另外一半记在账上。任正非承诺,等到公司挣钱了会以更高的回报偿还给大家。任正非曾对员工说“我们现在就像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拿了老百姓的粮食没钱给,只有留下一张白条,等革命胜利后再偿还。”
其实,那时候每个人都在冒险,任正非在冒险,员工们也在冒险,任正非赌自己一定能成功,员工们也在赌他能成功。所幸,最后他们都赌对了,那些最初记在账上的工资,最后全都变成了华为的股份,很多人都成为颇有财产的富翁。
本文转自于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