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教育部部长:增加教育惩戒权,把戒尺还给老师

新任教育部部长:增加教育惩戒权,把戒尺还给老师


你小时候有过被老师罚抄课文、罚站的经历吗?这两天,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新修订的教师法将“增加教育惩戒权”,引起了一波关注。



10月21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法实施情况,其中提到:《教师法》修订将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明确教师权利义务,增加教师教育教学自主权、教育惩戒权和对创新内容的知识产权等。


“教育惩戒权”这个话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在老一辈人的传统观念中,老师训诫学生就像父母教训调皮的孩子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老师能否惩戒学生?惩戒的度在哪里?



 1 


教育惩戒话题由来已久 

新规今年3月已正式施行


事实上,关于教师的管教权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处分权,我国多部法律法规中均有相应规定——


2009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明确,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负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教育法》还规定,学校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

2020年12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将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


今年3月1日,这项《规则》正式施行,这是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规定。


《规则》明确了实施教育惩戒的范围: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


①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

②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

③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

④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

⑤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⑥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当场实施以下教育惩戒:


①点名批评;

②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

③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

④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

⑤课后教导;

⑥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


教师对学生实施这些惩戒措施后,可以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家长。



 2 


把戒尺还给老师 

让教育赢得应有的尊严


网上有一种声音:把戒尺还给“老师”:合理惩戒,才能让教育赢得应有尊严。


也有人说,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尊重教育规律、顾此失彼的行为。


“戒尺拿得稳,腰杆挺得直”,是时候把“合理惩戒权”还给老师了。


一位当了十几年班主任的小学老师对此很赞同:“增加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十几年来,我遇到过一些有个性、自我的学生,作业不做、违反纪律,甚至敢当面顶撞老师。


现在的孩子是三个家庭六个大人的宝贝,打不得、骂不得,有时候确实很无奈,也确实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对孩子进行惩戒,让孩子意识到错误。”


有一项针对55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育惩戒权纳入法律并未消除中小学教师对行使惩戒权的顾虑,其中,害怕引起家校纠纷是教师最大的顾虑。


因此,家庭作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教育力量,如何引导家长支持学校和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是学校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圆桌派》中说的一席话,正好能解释这个观点。


她说:“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



安吉路实验学校副校长吴海燕,曾在教育部新规出台后组织老师们一起讨论,对于教育部部长提出的“增加教育惩戒权”,吴校长认为:“这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出发点是好的,但其中也有不少的学问需要去琢磨,一旦这个度把握不好,很容易引起家校矛盾。”


家有家规,学校也有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再温柔的老师也难免会有火气上来的时候,怎么样用好惩戒的度和边界,是对老师教学智慧的考验。


吴校长举了一个例子:


上课时有调皮的学生捣乱课堂纪律,十几年前老师的做法可能是罚学生去教室外面站着吹风,但现在80、90后的老师则有更温和的方式:让孩子站起来冷静一分钟。“这一分钟里孩子会有心理斗争,觉得有点丢面子了,再坐下时就能够安静下来了。”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吴校长也多次提醒一线教师,要用温和的、有教育智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其实惩罚并不是目的,通过小小的惩戒达到教育和引导,才是最重要的。”



 3 


作为“被管教”的对象 

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


怎样的惩戒方式是能够被接受的呢?这个问题还是要问问学生自己。记者来到一所公办初中,找了几名七年级的学生坐下来好好聊了聊。


“你们有被老师训过的经历吗?”这个问题一抛出,几个孩子都心照不宣地抿嘴笑了一下,纷纷举起了手。


一个男生说:“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有几道题目反复修改反复做错,被语文老师用戒尺打了手心,不过打得不重,不怎么疼。”回家后,爸爸知道了这件事,说:“老师打的应该。”


男生挠了挠头,接着说:“老师在打我手心的时候,我脑子里马上闪过两个想法,一是以后要守纪律,二是做作业要更认真。后来整个小学阶段,我都没有再挨过训诫。”


另一个女生说:“我家里也有一把戒尺,是四年级时一家人去曲阜旅游时在孔庙买的,不过这把戒尺基本没有用过,我爸爸说成绩退步了不会打我,但是态度不好或者犯了原则性错误时,会惩罚我。其实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也会促进我反省自己的过错,我觉得是需要的。”


几个学生都说,有一些平时调皮捣蛋、不尊重师长的学生,是需要老师进行适度的惩罚,比如语言上的劝诫、批评、适当罚站等,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过于严厉,效果并不会太好。


“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可能会怕老师,但是到了初中,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并不会起太大的作用,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不要刻意规定老师该怎样惩戒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惩罚要有弹性,而不是冷冰冰的白纸黑字定下一些规矩。”一位学生说。


一个女生分享了小学六年级时数学老师的一个做法,让大家都纷纷点头。


“六年级期中考试时我们班的数学成绩考得不理想,但老师并没有骂我们,没有训斥一句,而是首先反省自己,说很多知识点没有帮大家复习到。之后又用了很多节课讲评分析试卷,还鼓励我们不要丧失对数学的兴趣。


我一开始是不喜欢数学的,那件事之后我们反而觉得有些愧对数学老师,后来学起数学来也格外认真了。”



 4 


教育“熊孩子” 

要有温度地进行惩戒


记者也问了身边的几位家长。一位二年级男生的妈妈说:“老师严一点挺好的,小学阶段就是要给孩子立好规矩,让他知道在班集体中与同学、老师相处是需要遵守规矩的,孩子也是在一次次的批评和惩戒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另一位小学高年级孩子的家长说:“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有些孩子内向、脸皮薄,可能老师一个严厉的眼神就会情绪低落好几天,有些孩子大大咧咧,怎么打骂都好像无所谓一样。


所以家长和老师之间要产生相互的信任,多多沟通形成合力,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惩戒。”


有教育专家说,如何将惩戒的力量变成教育的有力组成部分,如何把握教育惩戒的标准,让教育惩戒既有尺度,又不失温度,还能体现出效度,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


也有人提出,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惩戒,要兼顾尊重和公平两大原则。


尊重性原则:比如,在惩罚的语言行为上,要慎之又慎,注意用词。


应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对你缺少信心”、“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去撞墙算了!”等,要注意多用勉励和期望的言语:“你能改正,老师相信你”充满期待、关爱的话语,使学生振奋精神、奋发向上,激发自尊自强之心。


公平性原则:惩罚的内容须公平、公正、合理。惩罚的公平性,是教育过程公平的内容之一,对教育结果公平的影响巨大。


经验表明,当教师处理纪律问题时运用公平原则,即该表扬时给予表扬,该惩罚时给予惩罚,学生就会对课堂更有好感,对教师更尊敬,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偏差行为的发生。


吴海燕副校长曾给老师们讲过一个小故事:


太阳和风看到有行人裹着衣服在路上走,就打赌,看谁能让他把衣服脱下来。风呼呼地一直吹,试图把行人的衣服吹走,但越吹行人把衣服裹得越紧。而太阳只是和煦地照着他,行人感觉非常温暖,自然就将衣服脱了下来。


“教育惩戒最后的目标,是让学生敞开心扉接受你。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他们能够感觉到你是对我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所以,不如用太阳的方法,唤醒孩子心底的内驱力。”


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老师转给家长)

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那些无法无天的孩子!


与其等待孩子将来被社会敲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小教孩子有所敬畏,敬畏生命,敬畏尊长,敬畏规则。



 


之前,一则学生和老师互扇耳光的视频惊爆网络。今天99%的老师是不敢打学生的。


老师打了学生,哪怕很轻微,有些不明事理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就会找到学校、教育局,要求老师赔礼、赔偿,老师轻则颜面无存,身败名裂,重则开除教职,丢掉饭碗。


老师在“一朝被蛇咬”后,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只好不闻不问,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在学校,老师不敢管。在家里,家长则舍不得管!

有人曾问李双江打孩子吗?


李双江说:“不打,舍不得,有时真想打,但不能打,劝说,我们吓唬一下。还没有打,自己的眼泪先掉下来了……”


很多家长都是这种心态,偶尔因孩子顽劣发了回火,过后还忏悔不已。


父母管教孩子,老师管教学生,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初会学话的小儿都会念“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是现在,父母不愿教,老师不敢严,父子关系、师生关系彻底扭曲。


每家每户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自出生就三代六口围着转,家长舍不得打、舍不得骂,老师在批评孩子时瞻前顾后、缩手缩脚。


其结果,很多孩子蹬鼻子上脸,脾气越来越大,任你怎么给他讲道理都不管用。那些问题孩子更加骄横跋扈,我行我素,自毁前程。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就因涉嫌轮奸被判刑10年。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做过一次演讲,题目叫《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其中有一段话我很认同:


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


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



 2 

热播剧《欢乐颂》,剧中懂事暖心的小安迪圈粉无数。小安迪就是刘涛的女儿王紫嫣出演的,7岁的小姑娘已经很会照顾弟弟。刘涛曾骄傲地说,一双儿女都挺懂事。


有一次上《金星脱口秀》,金星问刘涛的教育秘诀。


刘涛说:女孩子从小要懂规矩,不能过于随意随性,“对孩子不能一味迁就,孩子必须要有一个能够管得住他的人”。



说得真好!孩子必须要有一个能够管得住他的人!然而,现在很多孩子天王老子都管不住,更别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过去,遇到孩子不听话,家长会寄希望于学校。他们说:“等到了学校就好了,自然会有老师管着他!”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时,还不忘再三叮嘱:“不听话,你就打!”


我们那小时候,孩子几乎都是怕老师的,再不怕父母的孩子,对老师还是有些敬畏的。


人应该有敬畏之心。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自觉约束自我,不做出格越轨之事。古语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所以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故事。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连老师也不怕了。不但不怕老师,还辱骂老师、恶搞老师,甚至像文章开头这位男生那样打老师。


曾有一个视频,两名高中男生围殴老师,还对着镜头嘶吼:“我是学生,你们能把我怎样?”


这就是被全社会宠得无法无天的中国未来!



 3 


《水浒传》中,宋江杀了阎婆惜,一路颠簸流离,当时酷热难耐,就在一棵大树下乘凉。不知不觉睡着了,竟被一顽童用尿泚醒。


宋江也没说什么,给了那顽童几个铜板,匆匆离去。


又一日,李逵追寻宋江,恰巧也在这棵大树下乘凉,不知不觉睡着了,同样被几个顽童用尿泚醒。李逵醒来不明所以,但见几个光腚顽童嬉笑着来要铜板。


李逵大怒:“兀那小厮,敢来消遣你黑旋风爷爷!”抄起板斧,将几个顽童全部砍死。



看完这则故事后,人们往往盛赞宋江的宽宏大量,强烈谴责李逵的莽撞粗暴。但我们深入剖析的话,宋江难推其咎。一个尿了自己一脸的孩子,不但不批评,反而对其赞赏。


对错误行为的鼓励只会让不明是非的孩子,犯错变本加厉。可惜这次运气差,惹怒了“黑旋风”,铜钱没要到,反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本可避免的一场悲剧,源于宋江的放纵!



 4 


只是,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那些无法无天的孩子!


“我们总希望孩子学习高精尖的东西,但损失的是家教和门风,是做人的常识与底线。有一次聚餐,朋友带着孩子,孩子爬上桌,像飞轮一样转动菜台,什么好吃就往自己嘴里抢,大人根本没办法伸筷子。我问朋友,你不管管孩子?


他说,现代教育要解放天性,不能拿老一套束缚孩子。他没有想过,一个孩子最后是要成为公民的,是要进入社会的,如果漠视别人的存在,当别人的权利受到伤害的时候,他的天性能保证他一生的幸福吗?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被自己的爹妈管教,那他被社会修理的时候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所以说,好门风能教我们做人的涵养。好门风一代一代的传承,能让我们在这个迅疾变化的时代里,找到内心不变的温暖,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和秩序。”


你舍不得教育孩子,社会会狠狠地教育他!


深圳有一个学生,喜欢钻研奥数,却走路慢慢吞吞总爱迟到,同学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奥特慢”。后来他被父母送到英国念高中。


有一次回国,他给我们讲了个经历——他假期去一家华人开的中餐厅打工,结果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五分钟,被解雇了。他没有想到,第一次因为迟到所受到的严厉惩罚,竟是丢了饭碗。


而最令他醍醐灌顶的,是那个华人老板的最后忠告:“小伙子,如果我不解雇你,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残酷!”


在中国式教育的娇宠之下,让学生罚站也如走钢丝,迟到自然可以逍遥法外。但多年以后,因一种积习所引发的重创,这该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5 


与其等待孩子将来被社会敲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小教孩子有所敬畏,敬畏生命,敬畏尊长,敬畏规则。


旧时中国,家有家规。家规会刻在戒尺上,子弟一旦违反,戒尺伺候。古人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立规矩须有惩戒。没有惩戒,规矩形同虚设。


现在很多家长会和不听话的孩子“约法三章”,但坚持不了几天,孩子就反悔。究其因由,多是因为只有胡萝卜,没有大棒。通过合理的惩罚让孩子从抱有敬畏之心,才不会无视家规国法,公序良俗。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最近几十年,国人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西方先进开明的民主教育理念,注意到了对孩子们身心的保护,将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的“戒尺”轻易扔掉,却没有学到西方对问题学生的惩治手段和法律法规,导致教育用“一条腿”走路,自然容易变得畸形。


只用表扬和哄去教育孩子,期望单纯用感化去教育问题学生,只是“鸡汤大师们”的一厢情愿。


教育必须有相应的惩戒制度,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几乎所有的美国学校都有禁闭室,学校有权将违纪学生停课、关禁闭、周六返校禁闭、开除直至送少年惩戒学校。


韩国有《大韩民国教育处罚法》,包括允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打男女学生的小腿。


英国《2006年教育与督学法》规定,教师有惩罚不规矩学生的法定权利,包括:罚写作文、周末禁闭、校长惩戒、停学。体罚包括允许打手心,每双手不超过三次,允许鞭打男生的臀部不超过六下……



 6 



我们当然不提倡恢复体罚制度。


但是,如果只维护孩子的权利,而不强调他们的责任,如果孩子可以随意挑战秩序而没有任何惩戒,家长和老师只能说服,只能作所谓的“思想工作”,那这种教育制度是不是有效的?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是一种隔靴搔痒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溺子如弑子。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赞美中长大,适宜的批评有百利而无一害。孩子如同树苗,如不及时修枝剪杈,极易长成“歪脖子树”。


家长不仅要自己严格教子,还应和老师形成统一战线,同心同德,形成合力。绝大部分老师是为了孩子好,批评是“爱之深、责之切”。只要批评得对,家长就应该支持老师。


很多人长大后对老师充满感激,就是因为老师及时给出批评,“悬崖勒马”,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师感慨,毕业后真正感恩老师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评多的学生。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别把孩子当成摸不得、碰不得的稀有动物。越是稀有物种,生命力越弱。


本文转自于  英语好老师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