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 | 第四届中国硅光产业论坛超强讲师阵容 欢迎关注

10月28日 | 第四届中国硅光产业论坛超强讲师阵容 欢迎关注


ICC讯 近年来,硅光的发展备受瞩目,尤其是在光通信领域,随着超高速率时代的来临,传统光模块解决方案在400G及以上速率上遇到困境,硅光方案开始崭露头角。中国硅光产业链发展也风起云涌,成为半导体领域竞争的另一条赛道。市场方面,2020年,英特尔已经为客户提供超过 400 万个100G的硅光子产品。据LightCounting预测,到2022年,硅光子技术将在每秒峰值速度、能耗、成本方面超越传统光模块;而到2024年,硅光光模块市场市值将达65亿美金,占比迅速攀升。

随着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联合微电子等研发型创新企业机构的成立,中国硅光芯片、硅光集成模块进入发展快车道。在通讯应用以外,LiDAR、生物医疗等传感领域对对硅光的需求也在逐步释放。预计未来,硅光子技术应用将广泛铺开。

2021年10月28日,由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与讯石信息咨询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硅光产业论坛(SiPC China 2021)将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迄今为止,中国硅光产业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2021年是第四届,经过四年的发展,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与增强,目前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硅光产业论坛之一。本届硅光产业论坛会议预计将有约200家企业,300余专业人士参加,敬请关注。


嘉宾介绍


《打造面向应用的光子集成中国芯》

傅焰峰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 技术研发总监

讲师简介:傅焰峰,男,博士,教授级高工。原国家863-307主题九·五总体技术组成员,多年从事光子集成产品技术研究和光电模块类产品开发。曾主持承担过包括多项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等在内的许多国家和省部级光电器件技术研发项目,发表文章十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开发的许多新型光电器件和光电模块类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

《电信光模块需求与应用探讨》

刘 昊 中国电信 工程师

讲师简介:中国电信研究院网络技术所工程师,曾就职于国内外知名设备商从事光传输设备开发、测试和系统研究工作。目前主要负责光模块相关技术研究,涉及无线前传、城域波分、光网系统智慧化运营等领域。同时,在国内外标准和专利方面具有突出贡献。

《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在运营商网络应用探讨》

沈世奎 中国联通 高级工程师

讲师简介:沈世奎:博士,中国联通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201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加入中国联通主要从事高速光网络、光模块和光纤光缆等方面的新技术、标准化和应用研究,牵头完成多项ITU标准和CCSA行业标准。

硅光技术加持下的量子通信》

钱 懿 中国信科 光量子技术主任研究员

讲师简介:钱懿,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光量子技术主任研究员。在浙江大学物理系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硕博期间研究方向为量子信息和量子光学理论。近年来,致力于实用化量子通信系统研究和量子光器件产品研发。在国内外相关标准组织(CCSA, ITU-T, ETSI)主导多项量子通信系统和器件标准化工作。申报发明专利20余件,并有3件美国授权专利,4件国内授权专利。

摘要:硅光集成技术是一种在硅材料上实现有源光学器件和无源光学器件的技术,可有效降低光通信设备成本、提高集成度,已经在光纤通信领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而工作在光纤通信波长窗口的量子通信,也可在硅光技术的加持下受益。本报将对业内采用硅光集成技术方案的量子通信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简要汇报中国信科集团与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在此方向上的研发进展。

《从数通应用看硅光的现在与未来》

谢耀辉 华 为 数通产品线产品规划专家

讲师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华为数通产品线产品规划专家,先后从事数通产品研发、技术规划、战略规划、产品管理二十年,其中2010-2013间外派硅谷工作。对相关产业有深度参与和独道见解。

Challenges & Solution in Realising Scalable Automated Silicon Photonics Measurement

Johnny Yap Sunyu Photonics Technical director

讲师简介:Johnny Yap 于 2014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重点研究极低低温和超高真空环境下半导体表面的原子级互连。

叶博士也是一位光子学和射频测试专家,过去八年,他成功地为东南亚两大代工厂组建硅光子测试能力。他目前是新加坡 Sunyu Photonics 的技术总监,旨在帮助客户实现可扩展的硅光测试解决方案,并将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应用于硅光测试中。

《硅基集成光学量子计算技术》

强晓刚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讲师简介:强晓刚,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兼聘研究员,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国家特殊领域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0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学系,2012年硕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师从杨学军院士,2017年博士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物理系,师从Jeremy O’Brien教授。长期从事集成光学量子计算领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包括以一作或通讯在Nature Photonic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代表性成果包括国际上首个通用两比特硅基光量子计算芯片、首个图论应用专用硅基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等。

硅光技术产业化的痛点和落脚点》

李淼峰 阿里巴巴 光子集成高级技术专家

讲师简介:李淼峰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目前就职于阿里巴巴。研究方向为硅光调制器设计、硅光芯片光电建模和仿真、光电协同优化设计等。已发表各类文章数十篇其中包括OFC top score paper和invited paper、两篇ECOC post deadline paper等。作为第一发明人拥有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数十项。从事硅光研究工作和产业化开发近10年,国际上首先实现了硅光单波100G和200G IM调制器的验证和演示。作为项目核心骨干参与了100G相干硅光芯片从芯片设计研发到量产的整个过程。并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400G DR4硅光芯片的产品化开发。

硅光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在超高速光交换网络的应用》

陈晓刚 海光芯创 首席科学家

讲师简介:陈晓刚博士,现任苏州海光芯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他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和光电子技术专业硕士学位,以及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99年加入朗讯(Lucent)从事技术研究工作。他于2007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陈晓刚曾与IBM Watson实验室合作,主要从事硅基集成光学和硅基非线性光子学的研究。此后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均有长期工作经历。回中国工作前,他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和微纳技术实验室担任助理教授。他是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美国光学学会(OSA)的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主要从事光电子技术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三维集成光学,硅基纳米光子学,有源半导体光电器件,光纤通信技术,近场光学和生物光子学。

硅光器件极限性能的探讨》

苏翼凯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讲师简介:: 苏翼凯: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IEEE光子学会上海分会主席、OSA Fellow。博士毕业于美国Northwestern University并于2001-2003年在美国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工作。研究方向为硅基光电子器件及集成、传输与交换光子学。发表论文400余篇,受邀请在包括OFC、CLEO等国际会议上做报告约七十次。拥有授权美国专利7项,中国发明专利70多项。多个国际会议共同主席(ACP等)、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CLEO、OFC、ECOC、LEOS等)。

《机会与挑战---硅光在数据中心的应用》

陈 奔 亨通洛克利 CTO

讲师简介:陈奔博士,现任亨通洛克利首席技术官,目前领导100G/400G及以上速率基于硅光技术光模块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曾任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Agere Systems资深研发经理, Optium(现Finisar)研发经理,OCP:Optical Communication Products(现Molex/Oplink)分公司高级主管, Hoya Xponent市场总监及代工厂总经理,光迅科技技术总监等职务。长期致力于集成电路,光器件/光模块,光子集成以及光电系统等的研发。曾获富士通社长大奖(1996, 日本富士通),美国贝尔实验室银奖(1999,美国朗讯科技)等荣誉。

《CUMEC硅光芯片解决方案》

曹国威 联合微电子中心 项目经理

讲师简介:: 曹国威,主要从事硅基光电子工艺设计包(PDK)及设计自动化(EPDA)领域研究,现负责CUMEC硅光工艺PDK开发工作,已发布CSiP180Al和CSiP130Cu PDK,已获得超过100家用户的使用,支持硅光芯片设计60余个。组建SPP团队,为硅光行业用户提供“一站式”硅光集成解决方案,累计完成设计流片200余个,封装服务百余次。

报告摘要: 联合微电子中心(CUMEC)已建成自主硅光工艺平台,并于2020年5月发布第一版工艺设计包CSiP180Al,以此为切入点,CUMEC规划了完整的硅光设计、工艺、封装平台,为硅光领域研究者提供“一站式”芯片解决方案。本次报告将着重介绍CUMEC硅光工艺线能力与进展,以及围绕工艺能力构建的硅光设计自动化环境,团队通过对核心功能模块的开发,支持硅光原理图驱动(SDL)的设计流程实现,为大规模硅光芯片设计提供基础。

《硅基量子点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陈思铭 伦敦大学学院 教授

讲师简介:陈思铭,英国皇家工程院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 年博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随后加入伦敦大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获得英国皇家工程院研究员基金,2019年获得伦敦大学学院终身教职,长期致力于III-V 族及硅基外延IIIV族量子点光源方面的研究,曾主导研发了首例可实用硅基外延量子点激光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成果多次被Science Daily、Semiconductor Today、Optics & Photonics News、Space Daily、and SPIE News 等国外权威杂志报道。

硅光子技术应用的发展建言》

李智勇 中科院半导体所 副研究员

讲师简介:李智勇,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赴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进行访问交流。主要从事硅光子学、CMOS光子集成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专注于光波导器件、集成芯片的分析模型与制备方法,相关工作包括光电子集成芯片在通讯、计算和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光电片上系统及其传感装置。 先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863等10余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发明专利已授权5项。与先进半导体制造平台长期合作,提出并验证新型电光调制器,在国内率先实现硅光子集成芯片,应邀在SPIE作专文报道,相关结果被INTEL公司等国际同行单位持续引用。

演讲摘要:大规模产业化的硅光子技术应用愈来愈临近现实。硅光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仍然决定于行业需求的支撑和牵引。而硅光子技术进一步成熟有待关键环节的持续演进,材料体系极有可能是最重要的突破点。可以预见,通讯、互联等信息领域的主体应用正在迎接更加成熟的硅光子技术,传感、计算、显示、存储等应用方向将广泛受益。

《硅基混合集成有源光器件和芯片 》

刘 柳 浙江大学 教授

讲师简介:刘柳,2006年12月毕业于瑞典皇家工学院信息通信工程系,获博士学位。之后相继就职于比利时Gent大学和丹麦科技大学。2011年1月全职回国,受聘于华南师范大学教授。2020年5月加入浙江大学。刘柳一直从事集成光学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硅基混合集成技术的研究。共发表期刊论文90余篇,其中Nature Photonics两篇。文章总被引3400余次,其中单篇最高被引400余次。1篇文章入选美国光学学会期刊Optics Express创刊20周年百篇高被引论文。1篇文章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本文转自于   讯光石通讯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