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疫情复盘:华南海鲜市场最早3例病例均从事冷链相关工作!

武汉疫情复盘:华南海鲜市场最早3例病例均从事冷链相关工作!


武汉新冠疫情暴发,华南海鲜市场被认为是疫情源头。


但紧跟着,早在2020年1月26日《科学》网站便发文称,华南海鲜市场未必是疫情源头,并举例导致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MERS)的冠状病毒发现自沙特,后来却追溯至约旦。


“暴发点”之后另有源头,究竟如何找到新线索?中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披露:最早的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3例病例,都从事冷链相关工作!


据中新社8月30日报道,近期在北京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时,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主任马会来表示,2020年发生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冠肺炎疫情存在由冷链产品引入病毒的可能。



马会来说,2020年,中国迅速阻断以武汉为主战场的新冠疫情本土传播,在取得了武汉和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后,采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但是到了去年的6月份和7月份,先后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大连海鲜公司发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马会来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疫情分别是在北京市连续56天、大连市连续111天没有出现本土疫情的背景下发生的。


马会来指出,为了查清这两次本土疫情的源头,国家、省、市成立专班,联合开展深入的溯源调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等方法,对可能的感染来源进行了系统排查,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流向也开展了系统追溯排查。同时开展分子流行病学溯源,对确诊病例和检测阳性的冷链产品等开展了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综合多项溯源调查证据,均证实了病毒都是从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冷链输入我国。”马会来说。


她还介绍说,在去年10月发生于青岛的新冠疫情,溯源调查不仅再次证明了疫情源头同样是通过境外冷链输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的专家还首次从冷链产品的外包装上成功分离出新冠活病毒,成为新冠病毒冷链传播的直接证据。


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病毒冷链传播属未知途径,输入武汉的冷链一直被忽视。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对华南海鲜市场内的确诊病例和冷链的相关性进行了梳理,发现有冷链货品的摊位相关病例占比显著多于没有冷链货品的摊位相关病例。”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军介绍,调查越深入,新发现越多。


从“密室感染”说起


青岛,有两名新冠病毒感染者,似乎是凭空而出——


两周前最近一次核酸未检出,其间未外出、未就诊,所在地区160多天无病例。


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怎么来的?


唯一特殊的是他们的身份——冷链搬运工,曾到境外运输船搬运过进口货品。


有没有可能是被运输船船员传染的?


这一可能被核酸检测排除了——运输船上所有船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而且搬运工与运输船员始终相隔十米以上。


可能途径被一一排除,这成了典型的“密室感染”事件。


“唯一可疑的暴露是他们搬运过一批进口鳕鱼。”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主任马会来回忆,这批货品有几千吨。


那么,有可能是这批鳕鱼,绕开运输船员,直接把新冠病毒带给搬运工吗?


这是最后一条可能的路径了,必须查一查。


调查团队开始对冷链产品进行采样。果不其然,十几份从冷冻鳕鱼和外包装采集到的样品纷纷报出“阳性”!


“在科学上,这样的结果还不算有说服力。”马会来说,科学研究需要逆向再证明,一方面通过基因组测序“对上号”,证明鳕鱼上的病毒和搬运工携带的病毒是“直系血亲”;另一方面,最好能从冷冻鳕鱼中培养出活病毒,证明它们还有感染力。


这些结果都具备才是完整证据链。否则,用近日热播剧《扫黑风暴》中的一句话形容:如果实物证据偏少,难以应对庭审当中的严苛质询。


基因组序列匹配、病毒从冷链样品中“复活”的实物证据,在随后的验证工作中一一完成了吗?


“不仅找到了,调查结果还是由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山东省疾控中心和青岛市疾控中心‘背靠背’平行完成、互相印证的。”马会来说。


这是全世界首次以完整的证据链证明了,新冠病毒可以像“种子”一样跟随冷链环游世界,遇“土”萌生!


基于此,“在青岛冷链导致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从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出了活病毒”的科学发现,为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把冷链是新冠病毒引入武汉的一种可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论点。


但“密室感染”仍有疑问:新冠病毒“种子”什么时候上了运输船?运输船员为什么不被感染?


“我们通过邮件联系了这艘境外运输船的船长,发现公海作业的捕捞船船员捕捞鳕鱼、加工冷冻后,由捕捞船船员登到运输船上装货卸货,且捕捞船船员未进行核酸检测。”马会来说。


至此,“密室感染”终被复盘——在遥远的公海上,捕捞船船员感染,引发船员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导致船舱水源、环境污染,并通过捕捞、加工、搬运过程导致鳕鱼及包装污染新冠病毒,且新冠病毒在冷链环境下(零下20摄氏度)可长期保持活性,并以冷链为载体、远距离将病毒由境外运输到青岛港,通过接触传染给青岛口岸的搬运工人。若未定期开展核酸筛查、未及时发现2名感染的工人,将通过家庭接触、聚餐、商场购物等活动,引发大规模本土新冠肺炎疫情。


武汉疫情再复盘!


那么,从冷链的视角,回过头再看武汉疫情的暴发,青岛的传入路径会不会是武汉的“重演”?


有可能。3名最早的病例从事冷链工作,华南海鲜市场有进口冷链产品摊位的感染病例比没有进口冷链产品的摊位高出许多……多个疑点在武汉聚焦于“冷链”!


“青岛等地发生的7起进口冷链导致的新冠疫情,提示2019年末发生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疫情存在冷链引入的高度可能性。”马会来说。


犹如案情有了新线索,调查人员再次行动起来。2021年1月,在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交流的过程中,中方专家组梳理了前期针对武汉冷链相关的证据。


证据一:华南海鲜市场中,678家商铺,390家商铺与冷链相关。冷链货品摊位相关病例相对危险度,是无冷链货品摊位相关病例相对危险度的3.3倍。


证据二:武汉华南海鲜市场2020年初的环境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样本涉及的摊位(21家)中有进口冷链产品的摊位(16家)占大多数。


证据三:最早的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3例病例,都从事冷链相关工作。


武汉当地情况与冷链的密切关联,强有力地提示了新冠病毒经冷链传入武汉的可能性。而在武汉之外,不断有外围证据出现。


最大的证据来自区域上的“重叠”——


一是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商铺的进口冷链货品的来源国。


二是在部分国家在2019年库存的病人样本中检出新冠核酸或血清抗体阳性,以及废水样本中报道过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国家。


三是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了与新冠病毒亲缘关系相近冠状病毒的国家。


经过梳理,研究人员发现一、二和一、三在国家上存在重叠。这意味着,如果能在更早的“隐秘传播”的国家或者重点野生动物分布的国家找到线索,将有可能“解密”新冠病毒流入武汉的路径。


证据链仍在延伸


目前,调研团队仍在搜集更加有力的证据——


如果能在2019年仍有库存的冷链中检测到新冠病毒,那么将有更直接的证据。截至目前,相关团队对2019年期间仍然有库存的冷链货品进行了初步的检测,共检测样本1055份,由于样品量小,暂未获得阳性结果。


更多的佐证亟待国际合作。“在世卫组织框架下,建立常态化的新冠疫情进出口冷链产品监测国际标准。这不仅对于新冠冷链溯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全球各国新冠病毒包括新冠变异株的进一步蔓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后其他病毒的防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与华南海鲜市场货品来源国开展合作,对从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的追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刘军说。


世卫组织在此前的声明中也提到:下一阶段的研究应鼓励进一步回顾研究全世界范围内的2019年潜在的初期病例。


中疾控专家郑重建议:对华南海鲜市场冻品来源国人员做流调检测!


中国疾控中心多名专家日前表示,在下一阶段的新冠病毒溯源过程中,应当将冷链作为重点溯源工作内容之一。他们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应建立冷链溯源全球合作机制,设计和推广新冠病毒冷链传播全球监测体系和国家间追溯机制,并在科学的基础上,对2019年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中冷冻产品来源国的冷链从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及血清样本检测。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资料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培训处副处长、中国现场流行病培训项目主任马会来20日表示,此前对北京新发地市场、大连和青岛发生本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的调查中,均支持通过冷链传入新冠病毒。她告诉记者,对这些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结果显示,一是这几起疫情与此前的本土新冠疫情均没有关联,都是境外新传入的病毒引起的新疫情;二是早期病例均是从事搬运、加工或销售的冷链从业人员,且发病前均接触过进口冷链产品,此外,没有发现其他可能感染的线索;三是疫情相关进口冷链不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且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比对分析证实了冷链为病毒输入的源头。特别是在青岛疫情中,冷链物品表面不但检测出了病毒核酸,还分离培养出了活病毒,这证实了冷链物品表面的病毒具有感染性。这两点结合起来,证据链完整。


鉴于冷链传播病毒的可能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助理刘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与其他中国科学家都认为,有必要建立冷链溯源全球合作机制。一是国际专家共同合作设计并向全球推广新冠病毒冷链传播的科学监测体系,这对当下阻断变异株的传播也具有明显意义。二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合作,建立冷链传播的国家间追溯机制,即一个国家如发现冷链相关的阳性样本输入,可以在世卫组织的主导下,基于科学研究和疫情防控的目的,与冷链产品的来源国共同合作,开展追溯研究,比如研究来源地有没有发生污染,或是产品在中间航运过程中被污染等。三是建议与2019年华南海鲜市场中冷冻产品来源国合作,对当时的冷链从业人员进行血清样本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将冷链传播作为一种假设进行进一步溯源研究。


刘军曾参与了2021年年初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赴武汉的溯源研究考察。他对记者介绍称,今年1月,联合专家组曾梳理了前期与武汉冷链相关的科学证据,其中一项是对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及整个武汉市冷链进口货品的梳理。


他介绍称,华南海鲜市场中共有678家商铺,其中390家商铺和冷链有关,对部分商铺的进口货品信息进行梳理,发现货品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涉及29种进口冷链产品。此外,专家组也对整个武汉市在2019年9月到12月期间进口冷链产品的信息进行过梳理,发现涉及到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440种冷链产品。相关工作人员对2019年仍有库存的货品进行过初步核酸检测,共检测1055分样本,目前均是阴性。


刘军表示,下一步可对2019年9月到12月期间武汉冷链产品来源国合作开展进一步溯源研究。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月27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公布了新冠病毒溯源报告非机密评估摘要,称情报系统各分支在新冠起源的两种主流观点——“实验室泄漏说”和“自然起源说”之间仍无法统一观点。


报告没有对新冠病毒起源给出定论,不过,报告指出,调查结果表明新冠病毒并非是作为生物武器创造而来。同时,新冠病毒也几乎不可能是通过基因工程编辑而来。同时,报告称,中国官员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并没有对这种病毒有所了解。此前,美国总统拜登曾命令情报部门对新冠病毒起源发起调查,并限时90天给出调查报告。


27日,中国驻美使馆发表声明,表示:报告诬蔑中方阻挠国际调查、拒绝共享信息并指责他国。白宫同日就新冠病毒溯源调查发布声明,妄称中方阻挠溯源工作的国际调查,缺乏透明度,企图纠集有关伙伴方对中方施压。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8月2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通电话,就阿富汗局势及中美关系等交换意见。


王毅说,中方坚决反对美情报机构近日炮制出台的所谓溯源问题调查报告。政治溯源是美前政府留下的政治包袱,美方越早卸下这个包袱,越有助于走出目前困境。中方再次敦促美方停止将溯源问题政治化的做法,停止向世卫组织施压,停止干扰破坏国际社会团结抗疫和全球溯源科学合作。


布林肯表示,美方无意就病毒溯源问题指责任何国家。作为大国,美中都有责任提供一切必要信息,彻底调查病毒源头,避免大流行再次发生,美方愿就此同中方保持接触。

本文转自于  新浪新闻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