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十家上市公司、带来200亿损失,隋田力是如何做局的?

“引爆”十家上市公司、带来200亿损失,隋田力是如何做局的?




隋田力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成为了一场上市公司连环爆雷事件的“主角”。在他编织的“专网通信”的局中,已经“引爆”了10家上市公司,涉及损失金额接近200亿元。而现在,他却“失联”了。


隋田力失联了。


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最近却在资本市场上人尽皆知。一个围绕他建立起的庞大“专网通信贸易网”的局,陆续引发了众多上市公司财务爆雷,涉及损失金额接近200亿元。据了解,隋田力目前涉及案件,正在被公安机关侦查之中。


而在8月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海高通信公告称,公司已经联系不到实控人隋田力和刘青。


在此前一天,上市公司康隆达又曝出了一个3.02亿元的财务“窟窿”,情况和之前爆雷的上海电气、国瑞科技等如出一辙——上市公司只向客户收取10%预付款,却要提前向上游供应商垫付100%采购款,只要合同一方出现违约,上市公司都会面临大规模的预付款和应收款坏账。


其中,涉及到的客户多是国资背景企业,多家公司的主要上游供应商则都与这位叫隋田力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爆雷的上市公司们,都陷入了一张复杂的“网”,也是一个酝酿多年的“布局”。这场局的“导演”则指向了隋田力。8月4日晚间,又有多家上市公司在交易所问询函的回复中,透露了更多细节。



事情的开端,从上海电气爆雷开始


上海电气是第一个“兜不住”的。


今年5月最后一天,上海电气曝出财务大雷:公司持股40%的控股子公司电气通讯应收帐款普遍逾期,股东权益5.26亿元加上77.66亿元的股东借款,上市公司最高面临8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损失。这比公司最近两年的净利润还多了超过10亿元。


消息曝出,外界最关注的就是“到底谁欠了上海电气的钱”。


事发之后,上海电气就将欠钱的5家公司送上了法庭被告席,它们分别是北京首创集团和旗下的首创贸易、哈尔滨工业投资集团、富申实业以及南京长江电子。


除了旗下公司全部注销或者吊销的富申实业,其余4家公司都是国企,而且实力不凡,比如首创集团总资产接近4000亿元,年营业额一度曾接近490亿元,它欠下了电气通讯11.93亿元货款和违约金。


到此时,隋田力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被外界联系起来。唯一有关的是,电气通讯有40%股份是国资背景的上海电气持有,其余的60%股权由5家民营企业持有。其中电气通讯的二股东上海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是由隋田力90%控股。


电气通讯的另外3家民营股东,也都是自然人控股,而且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联系。但在第六大股东上海奈攀的的股东名单里,隋田力与3个自然人每人持股19.96%,有着直接的共同利益关系。


在外界看来,隋田力与电气通讯的关系也变得微妙了。虽然并不能断定前面那些合同与他有关,但隋田力在上市公司的话语权也值得关注。


接下来,前述几家债务人又在两个月内陆续出现在了其他上市公司的风险提示公告中。大部分公告几乎都在讲一件事——公司的一大笔应收帐款收不回来了。


7月16日,国瑞科技曝出了1.67亿元应收帐款坏账,同时还有9844万元存货无法变现的风险,加上违约金合计3.42亿元。公告里列出的3家欠款不还的公司分别是富申实业、哈尔滨综合保税集团、南京长江电子。债务人和上海电气高度重合。


随后几天的时间里,中天科技、凯乐科技也相继曝出供应商交货违约、应收帐款逾期等问题,金额都超过了这些公司一年的净利润。


隋田力这个名字也开始正式浮出水面。


根据公告,中天科技有21.35亿元的损失风险,是由于一家叫做浙江鑫网的供应商没有及时交付原材料造成的;还有5.12亿元应收账款、11.07亿元存货损失是客户航天神禾逾期未支付造成的。其中,航天神禾的实控人正是隋田力。


巧合的是,浙江网鑫在今年7月曾被首创集团的子公司首创贸易起诉,原因是合同纠纷。而首创集团,也是电气通讯的债务人之一。


凯乐科技的情况类似。其62.27亿元专网通信业务预付账款余额中,已经有11.51亿元出现“供应商不及时交付”的情况,还有接近3亿元是应收帐款逾期、存货没法足额变现可能导致的损失。其中没有及时供货的供应商新一代专网公司,在2017年9月之前,也是隋田力通过其全资控股的上海星地通讯工程研究所控制;之后实控人变成了自然人顾平。


目前顾平旗下的两家公司合计参股的5家企业中,都有隋田力的身影,他在这些公司里担任角色分别有董事长、法人、董事等。




隋田力是怎么“做局”的?


这只是隋田力“触角”所及的一小部分。


《财经天下》周刊发现,新一代专网公司是多家上市公司的供应商,比如ST新海,这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在7月14日公告,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巧合的是,欠下上海电气货款的富申实业,在2015年-2018年是ST新海的大客户。


新一代专网从2014年起,连续3年占据了ST新海最大供应商的位置。之后一家来自宁波的公司宁波鸿孜“上位”,而据媒体报道,宁波鸿孜也是上海电气的重要供应商。宁波鸿孜这家公司实控人是杨鑫,表面与隋田力没有任何关联,但是其工商注册的电话号码、邮箱却与隋田力的另一家公司宁波星地通相同,成立时间前后只差了2个月,办公地点也在同一栋楼的不同房间。

除了富申实业外,ST新海的前五大客户多是国企背景,包括中电慧视、中电慧生、中国普天、中电科技、中利电子。


上市公司们就这样掉进了隋田力挖的“坑”。当上市公司向上游的供应商支付大笔预付款时,下游的客户也只需要支付10%的预付款给上市公司。当隋田力控制的供应商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上市公司却在做着“赔本的买卖”。


今年7月13日,*ST华讯发布公告称,因为业绩造假,公司被河北证监局罚款60万元,实控人吴光胜被罚30万元,10年禁入市场。


这家从2014年底易主并转向军事通信领域的上市公司,在2015-2019年期间的重要供应商都是上海星地通,其年度预付款中有80%-90%都付给了上海星地通,在2019年年末其付给上海星地通的年度预付款余额高达1.73亿元。这也引起了深交所的质疑——年审会计师经过涵证、检查等审计程序,发现双方给出的信息不一致,交易可能不实。


这时,富申实业也再一次出现。*ST华讯在2019年年报中确认了向富申实业销售商品的2.09亿元营业收入,毛利润3452.38万元,但被交易所发现双方提供的信息也不一致。


*ST华讯利用虚假合同虚增业绩的事情曝光后,公司公布了多组会计差错更正后的数据,业绩大幅缩水,原本以“商业秘密”名义不予以公开的客户名单也显示出来,其中富申实业以及多家国企背景的公司都是重要客户,而且是应收帐款的欠账大户。




隋田力究竟是何许人也?


隋田力是何许人也?这引爆了很多人的好奇心。


从公开信息来看,1961年出生的隋田力今年已经有60岁。有意思的是,在他的百度百科里,还专门强调了一句:从身份证前六位来看,其籍贯应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


隋田力是大专学历,曾在部队服役,退役后到江苏省政府做了4年公务员,1998年之后进入了星地通研究所。这样算下来,隋田力在信息通信应用领域有着20多年的工作经验,据称其曾是“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负责人”,还参与了“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通信项目”(专项三)专家组工作,荣获过军队科技二等奖,主持完成的项目有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黑龙江农垦农业信息化项目等。


从这一系列履历看来,隋田力在通信领域能够积累起专业资源和人脉也就不难理解了。


隋田力正式在资本市场“出镜”,是作为新三板挂牌公司海高通信的实控人,公司的一致行动人是其妻的弟媳刘青。从2015年到2017年,隋田力旗下的公司花了1274万元拿到了海高通信36%的股权。


海高通信的主营业务是专网和公网业务,主要对接的客户包括政府和公共安全部门,以及电信运营商。但最近几年公司业绩不高并且持续下滑,对大客户的依赖性极大。


隋田力也曾有过更大的野心。2018年,A股上市公司新宏泰曾提出以18亿元的高溢价收购海高通信,但被交易所问询中止。已经到隋田力嘴边的“肥肉”就这样飞走了,本来通过这次交易他能获得超过6亿元财富。


在海高通信的历年年报里,这家每年经营性现金流只有几千万元、有时甚至为负值的公司,竟连续多年向中利电子、ST新海的孙公司塞安电子(原苏州新海宜)“放贷”,年利率最高达10%。其中,中利电子是海高通信最大的客户,最高时为其贡献了超过7成的年销售额。而ST新海在2017年-2018年连亏两年而且金额巨大,如果2019年再亏损就要面临退市风险;《财经天下》周刊发现,即使在经营性现金流是-3175.82万元的2019年,海高通信仍向ST新海借出了1亿元。



图/同花顺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中利电子还是上市公司中利集团持股19%的子公司。就在7月28日晚间,中利集团公告称,公司涉及与上海电气业务逾期应收账款合计5.07亿元,同时中利电子涉及逾期应收账款合计8.78亿元,该业务的材料预付款项7.71亿元,存货7.83亿元。


隋田力基于海高通信,编织了一张“专网通信”的大网。而现在,在这张大网中,海高通信也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在“爆雷”的上市公司中,涉及到的应收账款逾期的客户包括航天神禾、富申实业、南京长江电子等,逾期供货的供应商包括上海星地通、浙江鑫网、新一代专网、海高通信等公司。其中隋田力控制的公司包括航天神禾、上海星地通、海高通信,而富申实业、南京长江电子等公司是由隋田力推荐或担保的。


而在这张网中被“捕获”的上市公司,目前爆雷的已有上海电气、国瑞科技、中天科技、凯乐科技、ST新海、*ST华讯、中利集团、康隆达、瑞斯康达、汇鸿集团10家公司,涉及损失总金额接近200亿元。但随着隋田力的“专网通信”局被深挖下去,爆雷的公司可能还会增加。




上市公司们为何纷纷掉“坑”?


8月4日晚间,另一家上市公司宏达新材回复了交易所的问询函。当初其被问询的导火索,是因为这家公司的实控人是杨鑫,即宁波鸿孜的实控人。


对于杨鑫与隋田力的关系以及前面提到的注册信息重叠等问题,宏达新材给出的解释是,杨鑫与隋田力有合作关系,而宁波鸿孜的员工由于对工商事务比较熟悉,所以就帮宁波星地通代办了注册材料,同时其还表示,很多注册在梅山的公司注册地都在同一座大楼。


早在7月17日,宏达新材就在财报问询函的回复中透露,上海星地通、江苏星地通、深圳天通、新一代专网都是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观峰的客户。据悉,上海观峰主要给前述几家客户提供通信电路板贴片加工业务。


目前为止,每家爆雷的上市公司几乎都与专网通信业务相关:要么是预付款项出了问题;要么是应收账款高比例逾期,进而带来存货减值。而《财经天下》周刊梳理发现,大部分爆雷上市公司的通信业务都是近年来新开辟的赛道,在与隋田力“扯上关系”后业绩提升明显;但问题是,一旦脱离这个“隋田力通信网络+国企客户”的捆绑,业绩就会出现明显恶化,且多数公司目前股价表现惨淡。


“这些爆雷的上市公司本来就不是主流的电信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风险大,而且公司管理不规范。”对于这次连环爆雷事件,通信行业独立分析师付亮认为,卷入所谓“专网通信骗局”的这些公司本身就问题缠身,并不具有行业代表性。


但这些上市公司为何会选择这种高风险销售模式,选择和隋田力“绑定”卷入其中?“不同投资者投资的原因和目的也不一样。”不少业内人士曾猜测是“有人在做融资性贸易”,对此付亮则表示“可能更复杂”。


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谜底揭开的那一刻。


但大多数上市公司被卷入其中,也和“利益”的诱惑分不开。


直到2020年,*ST华讯的子公司南京华讯还对上海星地通有一笔8885.40万元的预付账款。8月4日晚间回复交易所问询时,*ST华讯表示,南京华讯主要做的是“智能无线自组网数据通信系统”业务,属于客户定制化业务,采取“定制化开发+委托外协”的经营模式,上海星地通就是外协厂商之一。


不过《财经天下》周刊发现,部分公司原本只是做相关通信设备的代销,之后才开始做低门槛的加工转卖。以ST新海2017年的数据为例,公司向宁波鸿孜采购原材料,加工后卖给富申实业和北京中电慧声,其中主要的成本都来自原材料,占比高达98.55%,人工成本只有0.11%。新财富曾梳理计算,10645套通信套件,ST新海预付3.68亿元全款购买,销售总价4.88亿元(预收0.48亿元),反手可以轻松赚到1.2亿元,这对一家小公司来说诱惑极大。


“上市公司很多都是被裹挟的,因为出事的大部分是子公司,也正是因为上市公司信披的透明才得以让这些事情浮出水面。”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教授郑志刚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这会是一个有趣的商业案例。通过虚增应收、应付的方式增加业绩,以前在企业中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非上市公司因为信披不透明我们看不到。”


“尽管都是上市公司,甚至有一些是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但是这恰恰更容易被钻空子。这暴露了这些公司严重的内部人控制、所有者管理缺位的情况,典型的‘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儿’。尤其是一些国资企业的代理人因为存在声誉背书的需求,很容易被收买。”郑志刚认为,上市公司子公司之所以财务造假频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金链条过长,为了增加杠杆效应不断扩张,大幅降低了管理架构的效率。


爆雷的上市公司们,随着事件的发展,也有可能曝出更多的问题,被卷入更多的合同纠纷之中。


虽然上海电气在诉讼公告中表示,公司已经履行了合同约定的义务按时供货,是国企客户没有按时支付剩下的90%货款,所以才将对方告上法庭,但截至目前,首创集团等涉事公司都没有做出回应。《财经天下》周刊致电首创集团,对方表示业务负责人都已经下班,无法回复这件事。


之前的7月6日,上海电气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通知立案调查。7月27日晚,上海电气公告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建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上海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消息。


而就在最近,原本被国瑞科技起诉的长江电子,又反过来起诉了国瑞科技。其诉求中提到,长江电子与国瑞科技签署了相关合同,但至今为止并没有收到国瑞科技任何货物,因此长江电子要求解除合同并收回预付款和违约金。


而对于上市公司面临的损失,郑志刚认为,如果构成欺诈性合同,诈骗合同可能无效,上市公司反而还要承担诈骗的责任。“尤其是部分卷入其中的大股东、国企,应该思考在整个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郑志刚表示。


7月29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向上海星地通和隋田力发布了一则限制消费令,申请人是上海电气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隋田力手中持有的海高通信部分股票也已经被司法冻结。而据媒体实地探访,上海星地通早已人去楼空。

本文转自于  财经天下周刊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