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郎平,这次是真的再见了!
01
1960年出生的郎平,13岁开始打排球,18岁破格选入国家队。
“这个小孩特别逗,傻傻的,特别可怜又特别可爱,人特别瘦,特别高,脸特别窄,小孩似的没发育开。
头发扎两个刷子,翘在头顶上,像立在天上一样,显得人更高了。”
当时的国家队,条件很简陋。
郎平就曾一不小心,被砸出了轻微脑震荡。
1981年11月16日,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最后的结果不负众望,3:2,中国姑娘们顶着客场的压力赢了!
足球、篮球、排球,这三大球,我们终于有了一个世界冠军!
第2天,《人民日报》发文,倡导全国上下“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回国后,郎平收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几千份信件、礼物。
从1981年开始,中国女排所向披靡。
这样的风光无限,在整个体育史上都极其少见。
女排精神,成为了“绝不服输,勇争第一”的时代精神。
02
可是,1986年之后,这面旗帜没了。
国家给她安排了工作,北京体委副主任。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郎平。
郎平说她被误解了:
“我就是觉得,国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
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
我希望自己能学点实在的、科学的、真正有用的东西。”
最后这句话,我觉得值得所有成年人深记于心。
后来,郎平为了生计,到意大利的一家俱乐部打球,卖命打成了“最佳运动员”。
她的教练才能显现了出来,日子也过得好了起来,能在异国他乡站得住脚了。
老将们退役后,新的队伍在奖牌上颗粒无收。
犹豫之时,体委的一通电话打动了她:
郎平这辈子,最受不了这句话。
郎平回国的第一年,就化腐朽为神奇。
郎平获奖“世界最佳教练员”,就像白岩松说的:
而且当时的美国、意大利女排,都有意邀请她执教。
后来的几年,郎平一边治伤病,一边在意大利执教,拿遍了欧洲联赛的冠军。
期间,她看到中国女排连夺世界杯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确信中国女排已经走出低谷,不再需要她了。
她当时没想太多,只是觉得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又离女儿比较近。
没想到,这个选择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
“如果大家都不喜欢,我干吗要让这么多球迷伤透了心呢?
但是话说回来,这不是可悲的事情,不是给中国人丢脸的事情。”
当时,中国女排势头正劲,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冠军。
而美国女排,完全不是强队。
郎平超强的执教能力,又一次得到印证。
一片骂声里,郎平没有争辩。
而女排国家队,再次陷入了长期低迷。
那时的中国女排,看起来已经无法挽救了。
04
当时的中国女排,刚刚拿到了38年以来最差的成绩,亚锦赛第四。
她一边改革技术,一边重新洗牌。
很多人不看好女排,离奥运会还有3年,从基本功练起?做梦吧?
她执教时很严格,私下却很温柔,队员们都亲切地喊她“郎妈”。
而女排姑娘们,也给郎平和中国球迷带来了惊喜:
郎平哭了。
2016年奥运会,冠军。
2019年世界杯,冠军。
而郎平,作为一个世所罕见的国家队女主教练,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专业。
陈可辛把她的经历拍成了电影《夺冠》,由巩俐出演。
最近几年,郎平一直在认真备战东京奥运会。
球迷们也是摩拳擦掌,拭目以待。
“郎平和女排这几年忙着赚钱,训练没跟上。”
“郎平的战术已经过时了。”
“郎平用人不对。”
……
但事实上呢?
“对不起,之前确实没打好,我作为教练,工作没有做好。”
“没想到这么早出局,我负主要责任。”
这次提前出局,到底教练有多大责任,其实很难说。
漫长的“郎平时代”,就这样落幕了。
很少有人知道,郎平其实是残疾人证持有者。
她忍着一身伤痛,鞠躬尽瘁。
可那时女排依然非常需要她。
郎导,请多珍重。
本文转自于 洞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