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国人的中国大厂历险记

一个英国人的中国大厂历险记

 

 

网友们将Jack的故事形容为“英国白男的中国大厂历险记”。

 

第一次在网上刷到他的帖子,他在大厂踌躇满志,虽然疲惫,但全是收获,成就感很足;第二次刷到他,面相已经变了,发丝凌乱不说,目光都呆滞了,脸色灰暗得像个土豆,他甚至用一个倒装句做帖子的文案:“太累了我”;第三次刷到,人已经离职,恢复自由,也恢复了city的外表,他举着一杯咖啡,笑容重新浮现在脸上。
 

 

Jack离职前 VS 离职后。图 / 小红书截图
 

​职场无差别地“毒打”每个人,不论是什么国籍、人种、性别。在Jack身上,打工人感到了一丝共情,但更多的是好笑,大家在他身上玩梗:“洋人来了就是洋牛马。”“那不是牛马,是牛排。”
 

​这些评论,Jack都能看懂,还能跟着玩梗。因为学了八年中文,他对中文互联网非常熟悉,每日人物给他发私信要联系方式,他提醒:号码有没有被平台屏蔽?得知没有,才放心。
 

​谈话中,这个28岁的英国人讲述自己在某大厂游戏部门工作两年的经历,从外国人的视角看,大厂跟英国的互联网公司、职场很不相同,除了高薪和福利,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有加班、大厂黑话、汇报制度、大家紧绷的神经——对一个英国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事物。
 

​他能理解中国人的卷,也知道自己的幸运,但他不愿被大厂改变。当我问:“你花了多长时间适应加班?”他说:“我没有适应。我觉得这个事情不应该适应。”我沉默了,这个回答完全超出了我——一个中国打工人的预料。
 

​以下是Jack的讲述:
 

大厂平等地“毒打”每个人

 

你们管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叫大厂,这个我知道。刚进大厂的时候,我很惊讶。第一天入职,我去食堂,一眼看过去,好大,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店,各种食物。早餐、晚饭、午饭,三顿都可以在那儿吃,刷饭卡就可以了。除了食堂,还有大巴车送我们上班、下班;公司有很大的篮球场、网球场,有健身房,甚至有洗车的地方,还有理发店、芳疗馆和宠物中心。

 

很快我就发现,福利很好,但是大家根本不敢用。网球场早上和晚上开,工作时间不开。定一个晚上7:00的球场,找不到球友,明明是下班时间,很多人还是离不开自己的工位。
 

我刚进大厂,拿到的offer是游戏的本地化翻译,因为想要出海发行,互联网公司希望会中文的英语母语者来做这份工作,我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刚开始还好,因为外籍身份,我在公司里很受到照顾。有一个项目周六加班,同事说:“外籍不习惯,也不了解我们文化,不让他来就可以了。”我当时很感谢他们。
 

但后来,不管你是不是外籍,都要加班。做了一段时间本地化翻译,我想了解游戏创作过程,转岗到游戏策划。新岗位特别忙,有的项目很紧急,每天工作到晚上10点才能回家。加班最多的时候,我每周在岗的打卡时间有60个小时,甚至 80个小时,周六、周日都需要加班,周一继续加班,可能连着20天,没有一天休息,跟我在英国的朋友比,工作时间快多出一半了。
 

我们英国人比较重视外表,上大学的时候,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健身。男士很在意自己的穿搭,买好看的衣服,做发型,味道也很重要,出门会喷香水。但在大厂,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健身,我感觉我的肌肉分解了,胖了5、6斤,发型也没时间打理,有一天自拍,看到自己像个土豆,在大厂的几个月,可能是我人生最丑的一段时间。
 

 

Jack的疑问。


自从我开始加班,我跟我老婆晚上都不在一起吃饭,约会的时间很少,也没有时间打网球。别人约我晚上7点去,我每次都说,没办法,要加班。
 

​公司里其他人也是这样。我看到有的同事穿拖鞋来上班,去洗手间,很多人不洗手直接走——忙到连洗手的时间都没有。想到大家经常互相递材料,或者拍着你的肩膀让你帮忙写点什么东西,我有点接受不了。那些三四十岁的同事也每天加班,我觉得很可怕。大厂不尊重员工的时间,也不尊重员工家人、孩子的时间。
 

​我不太习惯加班,也不想习惯。在英国,工作很灵活,疫情之后,很多人在家办公,或者自己安排时间,几天在公司,几天在家。有孩子的员工,下午3、4点就从办公室走出去,接孩子回家之后,再把工作做完。我最好的朋友就在英国居家办公,我们经常一起打游戏。我这边下班的时间是他那边的下午2点,其实他还在上班时间,但这个时候跟我打游戏完全没有问题,因为他也会在别的时间把工作完成。他让我觉得,英国的老板好像更信任自己的员工。


中国的大厂特别讲究效率。虽然在大厂才工作了两年,但我学到了很多新词。“人天”——互联网公司做游戏项目,最大的成本是人力,部门算成本、跟公司报价,是用“人天”去算,也就是一个人一天的工资,给每个人标注价格。听起来有点奇怪,其实海外有类似的说法,叫“mandays”,但无论是“人天”还是“mandays”,好像把人当成物品在批量买卖,我觉得人的能力不能用这种方法去看。
 

2022年,还没入职大厂的Jack。

 

“对齐”“颗粒度”“赋能”“抓手”,这些词也是我在大厂听到的。有时候觉得很好玩,比如两个开发团队要同步一下流程,说“咱们来对齐一下”,其实就是开个会,说一下各自的想法。有时候也觉得奇怪,这些黑话它本来的主语都是机器,但实际上是用在人身上。人类发明工具去代替人,但现在人成了工具。

 

虽然我是外国人,但大学学的是中文,还来中国留学过。学了八年中文,大厂里也有语言环境,很快就能理解这些黑话。有一次,我跟我老婆说,除了食堂,我根本就不敢放心去哪个健身房,很怕碰到同事,被打小报告说“工作不饱和”——“不饱和”也是黑话。


 

学不会的向上管理

 

工作这段时间,我感受最深的是,在大厂,主管对员工的影响有这么大。
 

大家不敢准时下班,无论有没有活儿,都觉得我要晚一点下班,至少要等主管走了,团队才可以走。

 

英国当然不是完全能避免加班,但没有因为老板加班而加的班。因为在英国加班,要加双倍的钱,为了省钱,下班时间,主管先走,说你们也必须走,不要继续工作了。大厂的有些加班没有另外的钱,因为已经算在了年包里,但不加班可能影响绩效。虽然看全部工资,中国公司比英国公司给得多,但加班跟钱的关系不一样,主管的态度不一样,员工的体验就不一样。
 

在大厂,做什么事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主管是谁,他跟大老板关系怎么样。假如你的主管对你不好,不欣赏你,一定会很难受。
 

“向上管理”这个词,工作之前我就听说过,大概能了解是什么意思。来到大厂之后,我发现大家会在聊八卦的时候说,谁向上管理做得好,所以一直职级很高,但是不会说自己在向上管理。它的主语总是别人,不是自己。好像这不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又会偷偷地学。
 

 

图 / 小红书截图

 

我不会向上管理,也不想学习。工作后期,我遇到一位不太好的主管,他经常问我:“你的价值在哪里?”“人家赚多少钱,比你赚得少,还比你干活儿多。”我不想按照他说的那样特别辛苦地加班,我也知道,除了加班,我说什么他都不会满意的,所以他这么说的时候,我就不说话。
 

回到家,想到第二天还要面对这个人,过完一个周末又要见到他,我很难受。我跟老婆说了这件事,她说这就是“PUA”。我以前也听说PUA,都是在爱情中的情况,男朋友对女朋友做不好的事,第一次知道工作里也有。没想到吧,老外也会被PUA。
 

跟海外的互联网公司比,主管很重要,汇报文化也更严重。我看到很多大厂的人做PPT,忙着汇报,花了很多时间。可能一周里只有两天在真正工作,剩下的时间在筛选数据、准备PPT、排练怎么讲PPT、开会。
 

我听其他项目的同事说,每天都要写日报,每周都要做一个PPT。我在英国工作的朋友,是在保险行业,朝九晚五,很自由,我记得上次他说在做一个比较大的项目,有大概两周时间完全没有人管他,他主管每两周跟他开个会,看一下进度。但是在大厂,主管每天下班前都问,你今天都干什么了?好像中国的主管不像英国的主管那么信任自己的员工。
 

我觉得要是没有这么多汇报,大厂不需要这么多人,也不需要加这么多班,只是因为汇报文化,产生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工作。我在大厂学会了做PPT,但不是很擅长。到我离职的时候,电脑里已经有几十个PPT了。
 

因为要汇报,国内互联网的大老板想看好的数据,不给项目任何喘息的机会。


比如说,他们会规定,画一个人物要用多少天,价格都是一样的,但为了让效率最高,能5天画完就不要10天。如果你把游戏看成艺术作品,它不应该这样开发。
 

游戏应该是一种享受的乐趣,制作它的流程,也是产出创意的流程。如果看重创意,你肯定需要你的人才放松下来。让人不放松的制度,是有违创意的。
 

 

图 / 小红书截图
 

我有个很假的同事,他跟我说别的同事的事情:“我也不想让他不开心,所以就不要跟他说我说过这些。”如果受害者聚在一起,就发现他跟所有人都这么说了。但他很会汇报,在公司里很受主管的喜欢,一直在大厂工作。大厂太卷,气氛很紧绷,才有这样的人。
 

要是在英国,不一定会开除这个人,但是不会让他一直这样,因为他影响了工作氛围,还有其他员工的工作体验。他能在大厂很舒服地活这么久,说明公司的制度有问题。
 

我还有件不能理解的事。很多人进了大厂,就变成了公司的粉丝。公司有新的福利上线,朋友圈很多人夸奖,公司有新的动态,立刻转发。还有人夸老板,觉得老板能力特别强,特别厉害。我根本没看到老板厉害在哪里,我觉得,这个厉害需要老板自己主动去证明,不是说因为他们在很高的岗位上,我就觉得他们厉害。
 

当然,大厂里也有很好的人。我认识了很多很厉害、很有能力的同事,还通过打网球认识了一个不同部门的领导。他跟我说,员工长期加班,有两种常见的问题,一是员工没有能力完成工作,效率不高;二是工作量有问题,一个岗位的工作量不是8小时能完成的,公司招了一个人,但干超过一个人的活儿。两个问题,本质上都是公司的问题。我觉得他是大厂里很少见的领导。

 

 

机会和薪资

 

我生在英国的约克郡,教育很宽松,从7、8岁到18岁,有十年时间,我每天4点放学,之后全都是自由时间,想干什么干什么,每个夏天有3个月假期,父母都不管我。我跟朋友出去玩儿,踢足球,打网球,打游戏。小时候打了很多好玩儿的游戏,所以对游戏行业很感兴趣。

 

18岁之后,我离开父母去曼彻斯特大学读书,学的是西班牙语和汉语,大四那年,学校要我们去学习的语言所在地留学一年,我就选了中国的北京师范大学。

 

我在中国留学的时候,感觉很好玩,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毕业之后我也想继续留在中国,可以继续提高我的中文,我不想浪费中文这个专业。
 

我老婆是中国人。疫情之前,她写毕业论文,想知道外国人都看什么电视剧,找我做过问卷调查。后来我留学结束,回到英国,她去英国留学,我们见了一面,被一起隔离了半个月。再之后,我们谈了恋爱,留在中国,也可以跟她在一起。
 

 

Jack和妻子在哈尔滨。图 / 受访者提供

 

除了这两个原因,我想跨专业到游戏行业工作,要是在英国的话,很不容易。英国的游戏行业没有中国这么大,大部分是开发和策划的岗位,很少有像腾讯、网易这样规模大、发行到海外的游戏公司。就算有,英国的游戏公司出海,就会去中国,也想招会讲英语的中文母语者,跟中国的游戏公司相反。
 

中国的手游市场比英国大。英国人不常玩手游,因为缺少玩手游的场景——大部分人住得离公司很近,住得远的通常开车上下班,几乎没人会在通勤路上玩游戏。因为5点下班,加班少,有很多时间玩游戏,大家不用刻意挑选单局时间短的产品。对英国大部分家庭来说,PC、主机并不贵,消费得起,所以玩的人也多。
 

但我对手游很感兴趣,中国也有很多的工作机会。而且,大厂的待遇比英国更好。如果把我跟在英国保险公司工作的朋友的薪资对比,我的薪资比他高20%。要是和跟我一样学历的英国毕业生对比,也是中国更高,英国刚毕业两三年的人,工资不会有太大的增长。中国的生活花费很小,大厂福利省了特别多的钱。综合来看,收入还是非常高的。
 

对我来说,留在中国的游戏公司工作是最好的选择。
 

找工作的过程挺顺利的,投简历之后,面试了三轮,我就收到了一家大厂的offer,但当时正是疫情,外国人去中国工作,拿到签证太难了,没有赶上入职的时间。我重新投了简历,面试,2022年的夏天,收到了另一家大厂的offer。
 

刚入职的时候特别开心,虽然很累,但是很有成就感,大公司里有很多机会,有特别多优秀的人,生活特别充实。随着项目和岗位的变化,加班越来越多,我觉得这个事情不应该适应,可以说我一直在稳住,一直在等这个时期结束。

 

我感觉太累了,人也变丑了,发了一个小红书的笔记,用了一张打完网球之后很累的照片,眼神呆滞,头发凌乱,网友给我评论:“面相都变成中国人牛马的面相了。”“进了宫,就忘了那些‘洋洋人人’的过往,从今以后,你就是小杰子了。”评论区甚至还出现了我的同事,跟我对接过工作。
 

 

图 / 小红书截图
 

有的评论我能看懂,有的看不懂,但是都很好笑,我知道大家是什么意思。可能大家都太累了,发现外国人来了也要打工,也要加班,就来开玩笑。那条笔记,有6000多个网友给我点赞,这个数字很让我惊讶。
 

没过多久,我就离职了。我又发了一条小红书,网友说:“上次刷到你,你说很累、很充实,再次刷到你,你已经离职。”其实离职是因为裁员,因为项目的变化,我跟一些同事都离开了公司。
 

如果没有离职,外籍在中国的工作晋升是有天花板的,作为外籍员工很难在中国企业得到晋升管理层的机会。
 

大厂的管理方式我也不能认同。我认识一些从海外工作室跳槽到国内公司的外国人,他们说,在海外工作室,团队定下了deadline(最后期限),相关需求必须在deadline之前做完,之后不允许新需求插进来,能破例的很少。国内大厂也定deadline,但过了这个日子之后,还是会有很多新需求插进去,deadline像假的deadline。
 

 

离职后的Jack。
 

一些在国内做美术或音频的外国人很烦恼,游戏要上线了,新需求还在提。但在海外,策划至少需要提前3-4个月把需求提完,给团队充足的时间。
 

离职后我是很开心的,我想离开,还有赔偿金拿,而且lastday恰好是我跟老婆领证的那一天。之后,我跟老婆出国度假,去了好几个国家,特别开心。再发帖子,我的班味儿去了,整个人重新city上了。

 

 

幸运的人

 

我成长在一个很幸运的环境里。我的妈妈在英国的铁路公司工作,她的事业发展很好。我还有个哥哥,为了照顾我和哥哥,我爸爸辞职在家,负责我们的生活,因为他觉得妈妈的工作机会更好。

 

我们不算是很富裕的家庭,英国的私立教育很贵,但我父母很努力工作,送我去读私立学校。我们可能不会像别的家庭去享受很多,比如说假期就去别的国家玩,买很贵的礼物给孩子,或者父母自己买一些贵的品牌,我们家买车会买最便宜的一款。

 

 

Jack和父母在中国旅游。

 

我妈妈那时候就经常出差,然后时间会很久,可能两三个月那样,更多时间是我爸在养我俩。两个人我都很佩服,爸爸的放弃让妈妈可以好好工作。
 

虽然付出了很多,但他们从来没有给我任何压力,从来不会强迫我做一件事情,也从来不会说他们是对的,我是错的。从小他们就给我那么多自由,让我自己选择我的生活道路,让我觉得我想学习什么都可以,想住在哪里都可以,想做什么工作都可以,或者我想跟谁结婚,我想跟谁在一起,他们都不会干涉。
 

我说想要来中国工作,我妈妈说,趁着年轻,Jack可以多出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就算事业失败了,损失也不会太大,反正年轻,还来得及重新开始。


英国的学校和家庭很重视运动,希望孩子培养自己的爱好,喜欢做的事情,不一定是运动,但运动比较常见。大部分的人至少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运动,父母和学校并不是为了后来有什么成果,比如把你可以培养成专业的球员,赚很多钱,并没有想那么多,就是希望孩子可以好好玩玩,放松,除了学习有更多的爱好。


我在英国可以说比较活跃,英国下午3:00放学,放学我就去玩。如果马上要考试,可能会回家做作业,准备一下考试。但最多也就一天一两个小时,一周就一两天这样。我一直在学校的网球俱乐部里,每周打两三次球,看一两场比赛。我当时也是通过俱乐部认识很多新的朋友,打完球大家一起出去玩,是很好的社交机会。


读大学的时候,学费是政府给的贷款,三年在曼彻斯特大学,一年在北师大,加起来大约是27万人民币。要是有工作,毕业之后根据每个月薪资的比例,还给政府很少的钱,我是大约700元人民币,要是实在找不到工作,最后也就不用还了。生活费是我打工赚到的,我每周在ZARA打工20个小时,所以我没有什么工作的压力,不工作好像也没什么关系。
 

 

还没上大学的时候,Jack在温布利网球场看比赛,眼神有一种未经社会毒打的清澈。图 / 受访者提供

 

来到大厂,我看到很多能力很强的中国人,每年有特别多新的毕业生。我能理解为什么“卷”,一是工作机会不好找,你不做这个工作,肯定有别人去做,还有的是家里条件不好,很需要这份工作。但我不太理解,家里条件没有任何问题的,怎么还是把自己卷成那样,每天加班很严重。如果说并不缺钱,真的没必要把自己卷成那样。

 

我看到大家几乎回家就睡觉,没有周末的计划,工作日的疲惫挡住大家去体验自己的生活,也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自己的爱好。我觉得这两件事是相关的,因为很多人成为朋友是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有朋友跟我说,因为中国的高中生,有的甚至10点放学,所以长大很熟悉10点下班。
 

我觉得这是文化氛围的原因。在大厂遇到的很多人都会说,不知道幸福的来源是哪里。很多人觉得买房子是必须的,结婚、生孩子是必须的,找到高薪的工作是必须的。但其实从来没想过,这些事情是自己想做的,还是社会想让你做的,父母想让你做的。他们都觉得要先辛苦才可以幸福,辛苦20年,这辈子就自由了。
 

但在我看来,不买房子,不在一个地方定居,赚一些钱就花掉,也可以很幸福。我的父母、学校、生长的社会,他们希望我幸福,但是不定义幸福是什么样的。他们眼里的幸福取决于我觉得什么是幸福。
 

我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跟最重要的几个人一起过,有家人和朋友,有时间一起玩。我的幸福都来自于跟人的互动,有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爱好。不是只有工作才能有成就感,我的网球打得好,也很有成就感。
 

我是很幸运的,因为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支持孩子,对他们的孩子那么好,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英国。
 

过段时间,我要跟老婆搬到她的老家哈尔滨,我们不会立刻找工作。在互联网大厂,我们一直在赚钱,根本没有时间花钱,我们想过一段花钱的生活。

 

 

本文转自于   新浪  每日人物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