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杨壮:三元领导力与方太实践
作 者:杨壮 北大国发院校友学院发展基金讲席教授、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前联席院长
本文摘编自《共修领导力·以定御变——中国式现代企业管理思享会》上的演讲内容
我到日本和美国看过很多企业,我发现像亚马逊、谷歌它们能成为伟大的世界级企业,有一个共同的重要原因:它们十分重视使命、愿景、价值观,也就是文化理念。
为什么这些企业都在讲文化?为什么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很少有企业家关注到这个问题?今天我讲一讲自己的观点,供大家思考。
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不只是要进入世界500强。中国在世界500强的企业数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第一。规模、营收和好产品对企业来说很重要,但是一家有影响力的企业,要看它是否受到尊重。
什么样的企业会受到尊重?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企业到底有没有文化、精神和理念?能不能给人以震撼,让人永远牢记这家企业不仅生产产品、造出大楼、建出公路,它还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让我们听了以后为之心动,为之感动。第一个原因,今天的环境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全球领导者正面临巨大挑战——乌卡(VUCA)环境(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
这里包括企业经营环境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创业战略定位的高度复杂性,以及市场竞争炽热化……这一切导致我们在变化过程中对未来感到模棱两可。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提升企业家对领导力的认知。
什么是领导力?什么是管控力?什么是追随力?如何才能有执行力?过去20年,很多人在这些问题上有很大的误区。
有本书叫《厚黑学》,被许多人视为领导力的精髓。但我认为它是我们当前应避免的一个误区。通过这本书,许多人认为自己只要会玩各种玄学,在政治场合把所有人搞倒,我就是领导力很强。再比如他特别会搞人际关系,特别懂得怎么把对方搞定,就是领导力强。
在中国过去20年,领导力这一误区十分可怕。因为我们发展太快,在快速发展中没有真正思考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哪,糟粕在哪。
方太茅总讲的很多东西都是中国文化精髓所在,包括仁义、爱人、诚信、包容,对人的关爱等等。但有许多人并没有搞懂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个一旦解读错了,就会在世界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第二个原因企业家当前面临的环境相当严峻。
今天为什么要学领导力?因为环境变化很大,对企业家来说可能很严峻。例如大环境下国内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小微企业生存困难、美国的通货膨胀、中美竞争、地域冲突等。
此外,AI迅猛发展以及知识迅速迭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还面临人才流失,以及企业内部的内卷躺平和内心纠结……这些很可怕,那怎么办?有没有出路?
在方太中西合璧的领导力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稳定人心的判断力,它教人分辨是非真假,什么是真正的丑陋,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把这些事情搞清楚,人心就不会纠结,你就能看透人性,看清趋势,从而会持续坚定地往前走。
你会有坚定的价值观,能真正理解做人何谓正确。不会因为外界发生变化,而动摇自己的信念。
在乌卡时代,大家要认真思考怎么把国外最好的东西和中国最好的东西结合起来,不仅让我们的企业基业长青,更关键是要让中国企业在世界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个原因,领导力缺失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看到现在很多现象,年轻人纠结、躺平、内卷;不仅是企业,包括有些非营利性组织等,它们缺失清晰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企业家、管理者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中国企业出海遇到很多品格道德层面挑战,中国企业规模很大(500强企业很多),但是不强……
尤其是在出海以后,品格领导力可能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的一个挑战。有些企业往外冲的时候,会发现别人不认同自己的做法。
别人可能会觉得你的做法很新奇,不符合世界的行为习惯,这或许是中国企业出海遇到的最大问题。无关战略,也无关专业,很多其实是和品格领导力相关。1. 要认识领导的本质,首先要分辨领导力不是什么
领导力不等同于领导。一个领导不一定自然有领导力,不在领导位置的人也可能会有领导力。年纪大的人可能有领导力,年纪小的人在不同场合也可能有领导力。
领导力和权力不能划等号。这两者都有影响力,但领导力是影响人的内心,让你做一件事并喜欢做这件事;权力是影响人的行为,是你可能并不喜欢做这件事,但不得不做。
领导力更不是谋略。但在中国文化中,大家把谋略看得太重要。
领导力也不是资源。有资源的人未必有领导力,他也许不知道如何运用资源,往什么方向用,用不好就会出现很大的误区。
领导力不是管控力。管控力更倾向于管理人们完成一项任务不出错,领导力不是。领导力是引导、激发、赋能,让人真正感觉到你讲的都是对的,让人们发自内心跟随你,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执行力。
2. 要认识领导力的本质,其次要看领导力是什么?
领导力就是影响力,但这句话还不完善,领导力是施加积极影响力,改变追随者的态度、价值观、信念、行为。要知道,仅仅是靠权力改变不了人的内心。
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莫顿教授所说,“领导力是一种互动关系。追随者服从你不是因为他不得不这样做,而是因为他想这样做”。
但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很多组织是“不得不”,这点很麻烦。
3. 领导力的特质是什么?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说,“领导力是让下属做你期望实现、他又愿意去做的一项艺术。是通过动员组织下属为了一个共同愿景努力奋斗的一门艺术。”而这又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比如20年前,一个工地招民工,很多问题没有任何讨论的空间——要强制性地管理,如果管理太松,就得防止有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工人偷懒,不完成工作。
但是大家要记住,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成熟,领导力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而与时俱进的核心,在于我们要真正认识到环境发生了变化。顺应人性,去思考企业应该随着变化做出什么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领导力适应新的环境。
我前段时间去深圳,看到了很多民工荒的情况。现在民工们不仅只是关心工资的问题,他们还关心这个领导会不会给我一些生活保障,能不能对我这个人有起码的尊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在20年前那个极速狂奔的时代,时代的特质就是粗犷的管理方式、初级的技术特征、经济上的不富裕,这三者匹配下的结果。
然而到了现在,我们达到了一定的经济水平,人们开始追求一些公共需求,以及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需求,所以领导力也需要与时俱进。
以加班为例,这个问题是有阶段性变化的。20世纪初,中国经济刚刚进入快速发展期,加班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领导和下属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如果我们不加班、不拼命、不努力、不奋斗,我们可能都生存不下去,更不要谈很多其它问题。
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力,它的定义是带领员工全心全意实现组织目标的话,如果不加班不努力,可能一个月后企业就消失了,那么上下就会遵守加班制度,无限加班。但这样做的话,员工身体怎么办,长期一定会出问题。
再比如到了海外,到了非洲、墨西哥等地方,他们的生活理念和我们不同,你让当地员工加班,就有可能违背了他们的文化道德准则。
所以说,领导力要根据不同情境、不同时代,根据不同工作的性质、不同员工的素质,而不断调整。不能把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一些领导力风格带到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带进年轻人时代、自媒体时代,追求自由、追求个性的时代。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因为管理有流程、有运营和有技术,有它非人为的一部分。
但领导力不是科学,领导力就是艺术。你在查领导力这个词汇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说领导力是科学的。领导力只是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人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这里头包含了所有理性和非理性、理智和情感的东西。用一种理性的东西,对待一些不完全理性的人;用一种文化的特质,对待另外一种文化,一定是需要不断调节的。
领导力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局势的变化、世界发展的变化、技术的变化,以及人们对很多问题的认知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们的领导力也要与时俱进,必须因情境而定。
方太文化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在中国情境下摸到的,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当我们用全球理念看方太的时候,就必须理解方太在实践中所做的一些事。从这个角度来说,领导力就是艺术。
领导力,是领导和情境之间博弈的过程。情境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里涉及人、物、思想、价值,绝对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商业关系,也决不可能用一种技术的方式灌输给大家。
只有在社会人文学科领域积累了深刻的思想底蕴,你才能真正在领导力行为中展现出自己的魅力。而且领导力这件事情,经过我多年的观察,它不是你想学就能学到的,特别需要修炼。
方太文化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取自中国文化,但在具体实践中,它又有着全球理念。其中,领导力的不断修炼非常重要。
4. 领导力需要不断修炼
人性很难被改变,无论是真善美的一面,还是丑陋和欲望过度的一面。就像科技改变了世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科技永远不能改变人性,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不断修炼来改变自己的人性。
如果不去修炼,就想改变自己的人性,那就不是人类了。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有行为的、有欲望的。如果人类没有这些,那经济学就不存在了。
经济学里有一个核心问题,人对于私利的强烈的欲望,可以使他变成企业家。但成为企业家之后,必须不断地修炼,让企业所做的事情能够为人类做出贡献。人类社会并非像丛林那样适者生存,这是人和动物的基本区别。
具体朝着什么方向修炼?
库泽斯与波斯纳长期观察总结得出“卓越领导的五种行为”: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
一家企业,在把西方的管理模式、质量模式、绩效模式做好之后,要想继续影响人的内心,人和企业要继续往前走,就必须有适合于企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太在这一点上摸到了。
精神和物质、精神和制度必须相辅相成,如果我们只重视物质而没有精神的指引,那么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走弯路,所以激励人心变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励也变得特别重要。
5. 领导力的核心——你是什么人很重要
正如西方领导力大师本尼斯说,“一个领军人物的领导力,核心是品格领导力”。也就是说,你是什么人很重要——始终如一、言行一致、可信任性、诚信正直。这些在21世纪变得尤为重要。
我在年轻人身上学到很多,有00后和我说:“杨老师,今天的领导力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假、不装、不搞两面派”。
这点特别重要,而且也是很多企业和组织所缺乏的。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度”。
孙子关于领导力的看法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为什么把“智”放在第一位?我的解读是“智者不惑”,只有真正读了书,有全面的知识,你才能不被一些错误的观念动摇。
无信不立,你的信誉比你的生命还重要,没有信誉就没有人支持你。如果老是变,今天这么说,过两天又那样做,就会失掉信誉。
仁者不忧,真正的仁者,心中有“仁”在。心中想着大局,一点委屈丝毫不可能打破他自己的内心镇静。勇者不惧,有胆量的人不会担忧太多,当下让大家担忧的事情太多了,做不到勇者不惧,就做不成企业。
严,我对它的解读是严于律己,自己的行为举止是最重要的。没有严于律己,就做不到严管下属。
稻盛和夫有个公式:思维模式×努力×能力=成功方程式。思维模式在这个方程式中最为关键,《活法》中说,“思维模式错了,越努力,越有能力,对组织的破坏力越大”。
思维模式是什么?思维模式表达了“做人何谓正确”这一准则,具体讲就是:
总是积极向上;有建设性;有感恩心;有协调性、善于与人共事;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有同情心;关爱心;勤奋;知足;不自私、不贪欲。这不就是中国文化当中很简单的东西吗?
思维模式也是今天方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做人何谓正确?大家能在方太文化中看到好几条准则,关于做人何谓正确的准则。
这些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稻盛精神的重要体现,这就是中西合璧的领导力。
三、什么是三元领导力模型?
我们通过分析方太文化,想想在今天的人文环境下,中西合璧领导力的核心在什么地方?
用三元领导力模型来说,包括思想领导力(power of ideas)、专业领导力(power of competence)、品格领导力(power of character)三大核心要点。
什么是思想领导力?它包括四个维度——使命、愿景、价值观、思维模式。思维模式这一点很重要,企业是发展型思维模式还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是逻辑型思维模式还是情感型思维模式,往往会影响到价值观的落地。
方太一直讲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就是一个企业思想和方向的定位,也就是思想领导力的体现。企业有了指南针以后,什么事情都好办。
在思想领导力上,我们可以海阔天空地想,但还必须脚踏实地地做。方太不仅有海阔天空的思想领导力,还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专业领导力。
专业领导力不是专业管理力,我们讲的是决策机制(智慧决策)、赋能人才(吸引一流人才)、卓越产品和服务(工匠精神)、创新变革(与时共进)。
包括是怎么做决策的,有没有足够的人才,是否有很好的产品,会不会变革创新……日本很多不能创新的百年老店都死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活着的日本百年老店,几乎都是在进行创新。像方太,就是一直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
还有最后一点,品格领导力。很多企业领导的思想领导力很强,专业领导力也很强,但是跟企业无法融合。为什么呢?除了企业,包括有些学校和医院也是,因为他们可能知行合一做得不太好。
无法知行合一的根源,就在于企业家本身的品格领导力相对有所缺陷。也就是说思想领导力和专业领导力之间应该搭建一座桥梁,这个桥梁叫信任,如果没有品格领导力的话,也就没有信任。这是我调查很多企业得出的结论。
有些企业做得不太好,关键就在于缺乏品格领导力。好的品格领导力主要有四点:真挚坦诚、负责可靠、双赢共赢、勇敢坚毅。
这四点具有很强的普适性,是中西合璧领导力中必须讲的。有的是中国企业的强项,有的是短板,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
我为什么提出三元领导力模型?因为它提出了评判领导者的综合标准,而不是单一标准;而且这是一个东西合璧的综合评判,融合了东西方领导力核心思想,改变了领导力单一思维模式,归纳了我20年对国内外企业的反思观察,在乌卡时代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当环境发生异变、变得模棱两可的时候,或许有人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又或者,有思想但不知道怎么落地。我也看到过好几个组织就是在思想落地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方有一家企业从上到下都很不错,但是却出现了不讲真话的问题,最后这家企业倒下了。
这就是三元领导力模型产生的背景,三元领导力归纳了我20年对国内外企业的反思和观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如何才能让企业通过中西合璧的领导力提升在世界的影响力?三元领导力模型的三个维度,正对应德鲁克对领导力的基本判断:
提升一个人的视野,使之高瞻远瞩;
提升一个人的绩效,使之出类拔萃;
提升一个人的品性,使之超凡脱俗。
要是能做到这几点,不变得出众和优秀才见鬼。
方太领导力模型
四、方太的三元领导力实践
最后简单谈一下方太中西合璧模式对于三元领导力的实践。方太集团的三元领导力实践,路径就很清晰。
方太在思想领导力的实践上,有些点可以展开讨论:比如“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
中国有很多“道”的东西相当棒,一些“术”的东西也并不差。而西方一些“术”的东西相当强,在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之后也有一些“道”东西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对人性进行观察后,发现对人性必须有制度的制约,这也是一个“道”的概念,不是“术”的层面。
方太在执行过程中,很清晰“中西合璧、以道御术”这件事。我很喜欢方太文化中的这条——产品、企品、人品合一。其中最关键的是人品,这点具有普世价值:诚信为本,长期行为。
这一点不仅要成为中国企业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也应成为全世界优秀企业所追求的行为和举止。
方太在专业领导力上的实践包括:专业化、高端化、精品化,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文化的熏陶、股权激励,重视科研,美善创新。
在品格领导力上的实践包括:尊重人性,培育人品,智慧思维,行于中道,厚德载物,以道御术,强调老祖宗讲的仁义礼智信。
方太文化图谱
1. 认识方太中西合璧模式的重要性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中西合璧几乎是成功的必然要素,我们要有中西三类不同的东西:西方的管理、西方的契约、西方的制度,还必须有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精神、中国的理念。
方太茅忠群董事长从1990年代和他父亲联合创业开始,我们两个的心路历程就有一些相似之处。当时我们国发院许多教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去国外看了很多企业。相应地,茅总就是去了中欧商学院,学习了很多西方体系性的思维理念。
这就是我认知的第一个阶段,西方很多管理方式对我影响很大。比如说,不撒谎、不欺骗,这明明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到现在都还是很多国内企业存在的问题。许多企业在美国股票市场被摘牌,有些小企业换壳之后就出局了,我们意识到“不说假话”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在当时的研究过程中,觉得西方有很多核心的治理理念应该要向国内走,西方这些思维模式应该要为我们所用。
第二个阶段,到了21世纪初,我们开始慢慢认识到西方管理的一些问题,以及中国社会的一些强项。
说一件比较有争论的事情,通用电气原CEO杰克·韦尔奇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个导师,他从1980年代开始做出了很多变革,变革速度相当快。他提出一家企业必须做到第一、第二、第三,否则就会出局。当时美国的国际化刚开始,日本、德国企业进入美国,企业不变革就会死掉。
所以当时杰克·韦尔奇的变革,让整个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到了2008年,通用电气就遇到了最大的挑战,很多业务亏损,整体往下走。
我拿它和德国西门子、日本丰田等许多不同国家的企业进行了比较,还比较了其它一些中国和美国的企业,发现杰克·韦尔奇的经营是基于一个理念——企业最大的目标是完成股东的利润。
重视股东的利润,这件事的是非对错因人而异。现在美国仍有很多股东利益大的企业,依旧取得很大的成就。
但这让我当时意识到,美国很多企业都在往上走,这样的管理制度很棒,但如果目标仅仅是完成股东利润,就会很难办。
第三个阶段,2009年,稻盛和夫在跟我聊天的过程中,表示对中国的文化有很大的信任,甚至是信仰。
他在央视接受采访时,大家问他,股东、顾客、员工哪个放到第一位?他二话不说,员工第一位,顾客第二位,股东第三位。
这让我开始思考,东西方文化在很多地方是不同的,西方很多地方讲究制度性、股东利益、讲究快、讲究治本。但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世间上的很多事,都是一个人文的东西,企业面临着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的问题,它不是一下子靠“快”就能做到的。
我们再说回杰克·韦尔奇,他在变革过程中去掉了许多小家电、消费类电子产品、半导体等制造业业务,最后剩下通用金融等,让通用电气的企业结构由大型传统性的长期公司,变成制造业的金融机构。结果金融危机一出现就倒了下去,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杰克·韦尔奇是2001年退休的,有人说是他的接班人不行,要是杰克·韦尔奇在一定行。我个人觉得,他在也不行,除非他能再做出理想的调整。
这涉及一个“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问题,也是组织行为学的归因理论。一个人的成功究竟是环境造成的,还是个人造成的?两者都有。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是英雄,什么时候不是,完全是因为环境在发生变化。因此,这件事深刻地影响了我,让我意识到,怎么看待中西合璧是重要的。
2. 三个影响我的重要人物
第一个影响我的是华裔神探李昌钰,我发现特别有意思,他作为一个科学家,获得了许多的奖项,破了几千个案子,无论到了哪个环境、哪个国家都能受到欢迎。
我问他,你是如何实现这种领导力的?他说,我的成功不在于我是谁,在于我遵循一个原则。
这个原则和方太很像,那就是:“按中国人的方式做人,按西方人的方式做事”。
如何理解?按中国人的方式做人——中国有很强大的精神文化底蕴,中国人的勤奋努力、敢为天下先、不放弃、不知足,有知耻感,在任何情况下总是自强不息,这些品质在今天尤其是当下非常重要。
你到纽约的街上看看,可以看到年轻人在要饭。中国的文化不同,强调人在任何情况下总是要自强不息。就算环境再艰难也如此,我有时候看到街上的快递小哥,很尊敬他们。有些人大学毕业,也在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努力为生活打拼。
一方面,中国的精神文化对于做人很重要,但是用这种方式做事就需要好好再斟酌。我们在一个熟人社会里,很容易不讲原则,比如“你是我哥们儿就怎么怎么样”,许多时候会比较模糊、大而化之。
但李昌钰作为一个科学家,在做事的过程中肯定是要非常严谨的。所以这两者一定要区分开来。
第二个影响我的是稻盛和夫。方太在产品上非常讲究细腻,在文化上很注重人情味,勾起了我对中西合璧的认知,以及对稻盛和夫的理解。
很多人都觉得稻盛和夫所有的经营理念都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但是大家没有看到他的阿米巴经营。
他的阿米巴建立在科学管理基础之上,很多人没有去过京瓷,没有看到它的博物馆,里面讲的几乎全部都是科学家和科学做事,他是一个兼具东西方思想的人,这两者不能分割开。
第三个影响我的是李光耀。李光耀去英国留学之前,英文讲得很流畅,不太注重中文。结果到英国发现这里的家庭氛围和秩序比较混乱,又觉得不行,中国的文化很重要,于是开始着重学习中国的文化。
他的儿子是学中文出身,他自己是学英文出身。后来回到新加坡后,李光耀把英语、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设立成官方语言,才有了今天的新加坡。
英文可以加强一个人对世界逻辑的理解,在国际环境中更具沟通优势;中文博大精深,很多表达有着丰富的含义,两者结合更有利于发展。
3. 做企业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方太茅忠群董事长几个关于人性的问题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为什么要做这家企业,做企业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要把这家企业做成什么样子?
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钱可以赚、什么钱不可以赚;应该有什么信条?
这些问题也是丰田、京瓷、松下等企业创办时提出的核心问题,几乎世界级的企业家都在问这些问题,他们问的问题都是涉及人性的问题。
因为他们很清楚,技术再变革,产品再更新,人性才是关键。在人性不变的状况下,企业家核心的点就是要洞察人性,让人真正往正确的方向走。
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和深刻。2009年稻盛和夫先生到北大讲座,他讨论的几乎是同样的问题,核心是“做人何谓正确”。
对人性的洞察力,在领导力的实质中十分关键。
从中西合璧的角度来讲,包括日本京瓷讲的是敬天爱人、利他经营;松下幸之助是“造物之前必先造人”,德鲁克是“做正确的事,不仅正确做事”,方太茅忠群董事长是“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以人为本”。
所有这些,都是伟大的企业家把人性看透之后,从心入手。在产品完善的同时,把人心带入正道。
最后,《道德经》里讲的这句话我很喜欢,“知人者智,自知者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麦克斯韦尔讲的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态度决定一切,改变你的态度,你将改变你的人生。”
本文转自于 正和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