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2024年20万以上新能源头部三强,有我和华为

理想:2024年20万以上新能源头部三强,有我和华为

 

广西南宁,万丽酒店,这几天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理想一线销售,接受集中培训,备战即将上市的MEGA。

 

2月的广西还有几分寒意,空气里经常夹杂着小雨,湿漉漉的,这让来自西安的林杨很不适应。不过这些不适在看到MEGA实车的那一刻便消解了——特立独行的外观、内饰和智能化体验,身为一个销售的职业敏感告诉林杨,MEGA“会吸引很多用户”。

 

为了让销售们更直观地感受MEGA和竞品之间的差异,理想在培训现场拉来四款MPV——埃尔法、极氪009、腾势D9以及小鹏X9,并且针对每款竞品准备了不同的销售话术。

 

培训并不长,只有两天,来自各地的理想销售一茬又一茬地赶赴南宁,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回到销售一线。

 

新一轮客户争夺大战,随着MEGA正式上市,已经打响。

 

 

“死磕”家庭用户
 

3月1日,在春季发布会上,理想一口气发布了四款新车,包括2024款L7/8/9以及备受关注的MEGA。

 

从发布之初,MEGA就因为独特的造型,以及“50万以上最畅销车型”的Flag,而频频出圈。如今,MEGA正式上市,热度依旧惊人——官方直播间吸引了超千万人在线观看发布会。

 

MEGA终于来了,官方售价55.98万元。与L系列的SUV家族不同,MEGA没有复杂的SKU,只有一个配置,超过100项旗舰配置全部标配。

 

 

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解释道,能消费50万以上汽车产品的家庭用户,就是要买一款最好的MPV,所以无需复杂的选配方案。的确,打动高净值用户的最好方法就是,配置拉满,简单直接,无需客户额外费心思选择。

 

这个小细节再次将理想能从一众新势力中杀出重围,跻身新能源赛道头部梯队的原因揭晓——精准拿捏家庭用户的需求。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发布会现场,解释了为什么理想首款纯电会做一台MPV。“因为SUV的空间已经被挖掘到极致,要想满足更大的家庭用户对空间的进阶需求,只有发生质的改变——做一台MPV。”

 

那么,MEGA如何能打动“更大的家庭用户”?李想围绕着五个问题,来解构MEGA。第一,大家庭需要什么样的纯电车?第二,造型设计如何做到令人怦然心动?第三,大家庭需要什么样的移动空间?第四,MPV如何实现最佳的性能和安全?第五,大家庭需要什么样的智能体验?

 

发布会上,李想逐一解答上述五个问题,几乎句句不离“家庭用户”四个字,这才是理想能走到今天的基本盘。

 

理想造车只有一个宗旨,就是服务好家庭用户,这一点,“开厂功勋”理想ONE 被称作奶爸神车足以印证。在MEGA身上,理想更是费尽心思,想要讨好每一个家庭成员。

 

比如,冷暖双用车载冰箱,李想是这样描绘其用处的:可以冰妈妈们的面膜、小朋友的牛奶以及长辈的胰岛素。又比如,全车座椅皆可实现座椅加热与电动调节,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后备箱,以及一个17英寸和两个15.7英寸的OLED屏幕,每一项配置都是冲着家庭成员的用车需求来的。

 

按照理想的计划,MEGA将实现单月8000台的交付水平。

 

来自广州的理想销售告诉每人Auto,MEGA的盲订用户很多,预售至今他已经积攒了十几个订单。林杨的同事们也几乎人均手握五六张MEGA订单。因为深度接触过MEGA,林杨觉得产品力很强,“不愁销量”,有很大一部分客户,不需要看车试驾就订车了。

 

林杨总结,下订MEGA的用户大致分为三种:家里成员比较多,比如二娃或三娃家庭;有经济实力、追求新潮的用户,“毕竟MEGA的外形设计很特别”;另外就是公户购车。前两类用户有一个共性——大部分家里已经有一辆车,买MEGA属于增购。

 

盛昶是典型的大家庭用户,家里有6口人,接下来还计划要二胎,目前有蔚来ET5和ES6两款车,没办法覆盖家庭全员出行需求,所以就想买一辆MPV。盛昶对MEGA很感兴趣,打算去试驾一下实车,体验好的话,价格高些也能接受。

 

宋禹则是典型的第二类用户,在成都创业,年收入大概300-400万元。去年11月MEGA刚一发布,宋禹就下订了,他盘算着能赶上第一批提车,过年有朋友来刚好派上用场。

 

起初,宋禹只想买一辆“通勤车”,偶尔有朋友来玩,能容纳五六个人。宋禹有三辆车,分别是保时捷帕拉梅拉、迈巴赫和阿斯顿马丁,清一色的豪华车型。

 

宋禹常开帕梅,外观绝对拉风,但开车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调侃帕梅“座椅硬的狗都不爱坐”。宋禹有一只宠物犬阿拉斯加,因为体型比较大,每次开车送去洗澡都很不方便。买大车也是出于这个需求。另一方面,通勤不想太高调,宋禹就考虑入手一辆MPV。

 

宋禹最关注的是二排空间和车辆质感,考虑过小鹏X9和极氪009,因为打车经常能打到小鹏,所以被他排除了,“完全不是我预期的车”;极氪009的内饰宋禹很喜欢,二排空间也很足,“就是外形太硬朗了”;至于MPV里的经典车型埃尔法,从一开始就没有进入宋禹的备选名单,“看起来就像公司买的车,商务属性太强了”。

 

3月1日下班后,宋禹去理想店里近距离感受了MEGA,对二排的空间很满意,“视觉上没那么宽敞,但纵向空间完全够用”。当晚,宋禹果断转了大定。

 

挑战80万年销量的底气
 

 

2024年是理想前所未有的产品大年,除了备受关注的MEGA,L系列三款产品也迎来集体换代,在春季发布会上,理想一口气发布了上述四款新车。二季度理想还将发布大五座SUV理想L6,第一次下探30万元以下的市场。今年下半年,理想还将再发三款纯电SUV车型。

 

基于四款纯电加四款增程的强大产品攻势,在2023年财报电话会上,理想汽车CEO李想直言,将挑战“2024年销量80万辆”。

 

2023年,理想表现亮眼,全年交付量达到37.6万辆,同比大涨182.2%,是为数不多完成2023年销量目标的新能源车企之一,且远超预期的30万辆目标。
 

尽管去年销量一路攀升,但要在各车企玩命卷价格、卷产品的2024年,完成翻倍的目标,并不容易。

 

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邹良军认为,理想销售的基盘是在售的 L7、L8、L9 三款车,要做到这三款车的市占率不下滑。

 

为了做到这一点,2024款L系列的多项配置升级,包括全系标配了魔毯空气悬架、双腔远端安全气囊、负离子发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等,L7、L8也搭载了智能冷暖双用冰箱,算力更高的高通骁龙8295P芯片全面上车。在智驾方面,2024款理想L7和理想L8的Pro及Max车型都标配了AD Max。一番猛料加下来,价格几乎没有变化。

 

本次发布会,理想并未透露L6的更多信息,但这款车无疑将接棒L7,承担理想“80万”年销量的“宏愿”。L6售价区间在25万-30万元,理想研发人员李儒认为,L6比L7/L8略小一些,智能化也差不多,用户肯定倾向于更便宜的”。

 

据一位供应商透露,去年理想对L6的销量预期为一年19.7万辆。不过,这个数字很快被理想推翻了。邹良军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20万-30万区间的市场空间是30万以上市场的两倍”。作为理想第一款30万以下的车型,L6的目标是挑战月销3万辆。

 

虽然市场更大,但竞争也更激烈。20万到30万区间的中高端SUV,才是真正的竞技场,堪称高手如云。比如全球最畅销的车型Model Y,以及曾经“把理想ONE打残”的问界M7。

 

今年1月,问界共交付32973辆新车,第一次超越理想(31165辆),成为新势力销冠。2月,问界交付21142辆新车,又一次险胜理想(20251辆),理想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随着MEGA交付,以及L系列换新完毕,理想自信,3月将继续挑战5万月销量。

 

从大单品策略到矩阵作战
 

到今年第四季度,2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市场,70%的市场份额将会被头部三家车企吃掉。这是李想对市场的预判。以理想的野心,当然想成为这三分之一。

 

为了成功入围TOP3,理想正在加速由大单品策略向矩阵作战切换。

 

最初几年,理想一直靠一款车打天下,理想ONE一口气帮理想争得20万用户。虽然后续推出了L7、L8、L9三款车,但内外设计和机械底子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有人调侃,成立八年,理想其实只造了一款车。L8是理想ONE的换代款,L9是ONE的进化版,L7是五座版。套娃的好处就在于,理想L系列车型的大量零部件都可以共用,极大节省成本。“造车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是,不要重复造轮子。”

 

产品矩阵化,最考验组织的体系化能力能否跟上。

 

为应对这个问题,2021年理想就成立了大产品部,并从华为引入IPD体系(即集成产品开发,是一种产品创新与研发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产品事业群,链接产品上的每一环,让每个单品都像是独立的系统一样运营。
 

2022年1月,理想开了一次总监会,李想向总监们分享了为什么学华为、为什么用IPD,“因为协作是一切”,产品要和技术、制造、服务都协作好 ,才会有效。
 

IPD在理想内部运行一段时间后,李想总结了该流程给理想带来的价值,“第一,把过去理想ONE做爆品的能力复制到了我们所有的车上;第二,供应和产能爬坡的速度非常快,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第三是一个意外收获,我们开始培养出大量有经营意识的人。”

 

在2022年底的致全体员工内部信中,李想肯定了IPD的作用,“如果说理想ONE的成功是一个偶然,IPD则帮助我们的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产品都成为了爆品”。

 

车型多了,也在考验车企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李想曾自省,对2023年销量预期比较保守,导致零部件采购不足,没能跟上销量的急速攀升。

 

理想在持续寻找新的供应商,有接近理想的供应商人士向每人Auto透露,“理想在接触新的二供,马上为L8、L9批量生产(零部件)”。为了跟上产能需求,理想开放了一些B点供应商(备选供应商)。
 

理想对外卷同行,对内卷供应商。一位理想的供应商告诉每人Auto,理想的项目压力很大,会有很多员工守在供应商现场,每天长达17-18个小时的工作强度。理想的工程师会拿着自己的产量计划,掐着秒表去计算,供应商一天究竟能生产多少。如果不能达到目标产能,他们会派人到产线专门驻点找原因,设备不足,就增加设备;不良率高,就提升质量;人不够就加人。

 

在内部,理想也在迭代自身的体系。

 

刘杰向每人Auto进一步解释了,理想如何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他举例,在理想内部,有一个职位叫平台经理,解决的是研发和供应链之间的断层问题,从全局提升整车质量,真正做到技术降本。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每个人只关注自己负责条线的零部件,像陷入一个个深井,很难有全局思维,供应链质量就很难提升,理想采用的矩阵式供应链,相当于多了平台经理,站在全局思考和统筹。

 

基于上述调整与迭代,理想很笃定,到年底自己会是头部三强之一,华为(问界)也会是其中之一,至于第三家可能会是谁,刘杰没有正面回答,“期待第三家自主品牌能够入围”。

 

(应受访者要求,林杨、宋禹、陈怡、李儒、盛昶皆为化名)

 

 

本文转自于  新浪  微博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