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离校,促就业冲刺期各地怎么做|教育观察

高校毕业生离校,促就业冲刺期各地怎么做|教育观察

 

就业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岗位供给驱力依然强劲,而作为就业缓冲的“青年就业见习计划”仍保持百万级的计划规模

       高校已进入毕业生离校阶段,教育部定于6月底至7月初面向多省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调研。2023届大学生就业“冲刺期”到来。在提振大学生就业上,政策还有哪些招?

  各地尚未公布高校毕业生现阶段去向落实情况,但宏观统计数据并不乐观。据国家统计局,5月,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0.8%,较上月环比提高0.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以此估算,16—24岁的青年人中,失业总量约600多万人。

  尽管大学生就业难年年有,2023届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突出挑战,是就业市场显著萎缩:去年“秋招季”,受疫情、政策变化和经济下行冲击,教育、房地产、互联网三大传统校招大户熄火,中小微企业就业吸纳能力减弱;而到今年“春招季”,尽管餐饮、旅游、零售等服务业显著升温,但制造业复苏偏弱,企业信心仍待提振,仍未见就业需求侧大幅回升之趋势。

  “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依然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在今年4月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称。同期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便将“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作为现阶段“稳就业”的首要目标。

  近三个月以来,北京、天津、四川、江西、福建等多地印发高校毕业生促就业专项措施。财新梳理发现,今年高校促就业政策延续了往年政策框架,同样基本围绕“扩、促、兜”展开,其中,就业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岗位供给驱力依然强劲,而作为就业缓冲的“青年就业见习计划”仍保持百万级的计划规模。

就业补贴:范围扩大

  就业冲刺季,各地政府继续以“发钱”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毕业生求职创业。

  “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我们将延续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政策对象由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扩展到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享受主体由中小微企业扩展到各类企业。同时,将延续实施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4月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在介绍今年扩岗激励措施特点时提及。

  据财新综合,在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上,陕西、河北、福建等多地在今年政策文件中取消了对“中小微企业”的限制,对毕业年份的要求也相应放宽。各地的补贴幅度依然延续往年,例如陕西、上海的发放标准为每人2000元,江西为每人1500元,河北、四川为每人1000元。其中,部分地方为基层企业或其他重点吸纳就业企业设置了更高的补贴额度,如云南省规定的补贴发放标准为每人2000元,但对于“县级以下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补贴提升至每人5000元。

  各项补贴实际发放情况如何?据安徽省6月28日消息,全省今年以来已经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845.2万元, 一次性扩岗补助1867.9万元;江苏扬州市1月—4月共发放企业一次性扩岗补助429.6万元,惠及2864人;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47.36万元,惠及145人;江苏南京4月—6月底为160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31万余元,惠及208人;辽宁鞍山1月—5月为166户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51.15万元。

  除了“补”之外,福建、江西、山东等多地推出“扩岗贷”,落实人社部2022年底会同中国银行开展的“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向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额度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利率原则上不超过4%的贷款,其中河南省要求贷款利率原则上不高于3.6%。此外,江西出台政策规定,对稳岗率达到95%以上、有扩岗需求的企业,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得高于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而在针对毕业生的补助上,多地政策继续向“困难毕业生”倾斜,如陕西、浙江、河北等地向符合来自低保家庭、脱贫家庭、残疾人家庭等条件的毕业生,按每人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标准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其他补贴种类还包括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针对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河南还提出按每人3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不过,学界仍有声音呼吁,在促就业补助上,各项支持措施的系统性程度、补贴幅度仍待提高。“我们做一个粗略估计,1个财政全额负担的就业岗位,一年成本10万元左右;现在变成对企业和毕业生的补贴,按每生每年2万块计算,可以降低企业15%以上的成本,企业聘用应届毕业生的积极性会明显提高。”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此前撰文提及,“在毕业生就业之初,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本人进行补贴,让他们更快更好的稳定就业,对长期经济增长利远大于弊。”

青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继续落实

  青年就业难,“见习”能否做缓冲?2023年,人社部等十部门将继续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并保持每年百万人规模的募集目标。

  2023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政策规定,要面向研究型大学、制造业龙头企业、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组织等,为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全年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岗位类型涵盖科研类、技术类、管理类以及社会服务类,时长一般为3—12个月。对吸纳见习人员的单位,通知提出将给予补贴支持、税费支持、评选激励等方面支持政策。

  陕西、河北、江西、四川等地发布文件,对今年就业见习岗位募集数量作出规定。部分地区的目标数量较去年有所增加,例如江西今年要求全省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3.6万个以上,相较去年增加6000个;吉林省要求募集就业见习岗位一万个以上,新增见习生5000人以上。

  募集计划规定,对吸纳就业见习的单位给予补贴,用于支付见习人员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 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可适当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各地就业见习补贴的发放额度不等,基本处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到100%之间。多地还出台措施,给予留用率高的见习单位额外补贴,例如四川对年度吸纳见习人员超过200人、留用率超过60%并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见习基地,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吉林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每留用1人给予2000元的带教补贴。

  财新关注到,早在2018年底,人社部等六部门就已共同发起“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即2019-2021年组织100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设定三年年度计划目标分别为35万、33万、32万人,首次将帮扶范围从两年内未落实就业的毕业生扩大到16-24岁失业青年。“三年见习计划”结束后,2022年人社部联合十部委再次推出“募集计划”,并将目标提高至一年募集百万。

  难点在于,“见习”如何转换为“就业”?据财新此前了解,许多青年求职者习惯通过商业化的求职渠道找工作,政府部门搭建的就业服务平台宣传推广力度不足、接受度不高,导致募集计划在青年人群中知晓度仍待提升。而据财新此前向中部某省人社厅了解,就往年青年见习计划实施情况看来,因企业转正指标不足,许多青年见习期结束后,留用难度仍然较高。“以前还会考核各地的留用情况,但是发现完成这个指标的压力很大,都完成不了。”

政策性岗位兜底

  “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设立社区专职岗位,各项政策性岗位仍是政府促就业的重要政策抓手。

  所谓政策性岗位,即财政埋单的编制外岗位,2003年开始的“西部计划”、2006年启动的“特岗教师”“三支一扶”、2008年落地的“大学生村官”等就业专项计划便在其列。各项计划每年能解决数万到十余万大学生就业。

  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招募“三支一扶”人员3.4万名,鼓励高校毕业生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该计划招募人数与2022年持平,高于2021年3.2万人的计划招募数。而从历年实施情况看,实际招募人数往往多于计划招募人数。2021年计划招募3.2人,实际招募3.8万人;2022年计划招募3.4万名,实际招募4.1万名。今年,相关通知文件亦称,要结合就业形势和“三支一扶”事业发展需要,适时合理调整“三支一扶”计划补助名额。

  因乡村教师需求减少、地方财政紧缩,2023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计划”教师5.23万名,低于2022年6.7万名的计划招聘数,不到2020年10.5万名计划招募规模的一半。财新此前向湖南岳阳、娄底、益阳等地级市下辖的县教育局了解到,因人口外流,在校小学生人数减少,多地县域教师数量已基本饱和,招聘计划亦随之“腰斩”甚至关闭。

  相较之下,“社区就业”则成新一政策性岗位增长点。6月初,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加大从高校毕业生中定向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该通知强调,原则上,2023年所有新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该项工作须于8月31日前完成,定向招聘岗位优先向困难高校毕业生倾斜。

  据民政部通报,2022年,截至9月底,全国共发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11.46万个,其中3.89万个岗位定向招聘高校毕业生。根据前述文件“鼓励2023年定向招聘岗位数量不少于2022年”的精神,大学生“社区就业”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大。

  除基层就业外,央企国企仍是扩岗重点。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国企招录高校毕业生超过76万人、同比增长23.4%,其中,中央企业招录36.8万人、同比增长23.9%。5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稳住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招聘规模,“确保央企国企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数不低于去年”。

  此外,据国务院今年4月印发的《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对按照工资效益联动机制确定的工资总额难以满足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的国有企业,经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或其他企业主管部门同意,统筹考虑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人数、自然减员情况和现有职工工资水平等因素,2023年可给予一次性增人增资,核增部分据实计入工资总额并作为下一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基数。

  “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高技能人才短缺,‘求职难’和‘招工难’并存,促进就业供需总量平衡、结构合理,仍需要加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6月15日新闻发布会上说。

 

本文转自于  财新网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