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凭什么我行你不行”?

夜思|“凭什么我行你不行”?

 

 

 

 

世界上的人有很多种,而今天我们想要说的是这样两类人:

 

一种是不需要别人什么都可以自己搞定的人;一种是会找别人帮忙搞定自己事情的人。

 

如果试想一下,这样不同的两类人遇到一起,会发生什么呢?比如:

 

生活中,同样是身体不舒服,有人会自己咬牙扛下一切,自己吃药自己去医院;而有人则会找人撒娇求照顾求安慰……

 

学习中,有的同学就可以自己很清楚的安排好一切时间,搞清一切流程;而有的同学则会一遍遍地询问那些已经被通知过很多遍的内容……

 

工作中,有人可以独立搞定一切绝不麻烦同事和领导;有人则总要找其他人帮忙做这做那才可以……

 

而在这些情境中,后者或许会引起前者一些人内心的极度不平衡:

 

  • “你怎么就这么矫情呢?”

  • “你是真的没有看见通知吗?” 

  • “你怎么就不能像我一样独立搞定这些呢”……

     

这些反感和愤怒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凭什么我行你不行?”

 

在这句“凭什么我行你不行”背后,值得琢磨的东西可就多了。

 

 

- 1 -

“凭什么我行你不行”,

是对依赖需求的愤怒

 

 

“凭什么我行你不行?”这句灵魂拷问,传递出的是一个人对他人依赖需求的愤怒。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依赖他人,被他人照顾而成长为现在的样子的。

 

从对最初养育者的依赖里,婴儿渐渐发展出即便没有实际的照顾,也可以去做些什么照顾自己的行动和能力。

 

在温尼科特的描述中:“这种能力和手段是通过曾经被照顾经历记忆的积累、个人需要的投射、以及对照顾细节的内摄,并发展出了对环境的信心而达成的。”

 

可见,任何人能够很好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能力,都是从依赖他人而发展出来的。

 

而每个个体在发展到“走向独立”这个阶段之前,都要经历绝对依赖、相对依赖的阶段。温尼科特认为:没有人可以达到完全独立的状态。

 

既然依赖是我们每个人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那又是为何有人会对他人的依赖感到愤怒?

 

对他人依赖需求的愤怒,在本质上,也是对自己内在依赖需求的羞耻。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依赖,这个依赖也同样属于我们自己的内在需求。

 

在被养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依赖的需求没有被很好的满足和对待过,比如,当我们需要被照顾,但养育者或我们寻求依赖的对象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很好的照顾好,甚至视我们的依赖为负担,对我们的依赖进行指责、贬低、埋怨等等,便很可能激发我们的羞耻感—— “我竟然需要依赖他人才可以活下去。”“我竟然有这种需要他人的需求,我真是糟糕的。”

 

而愤怒则可以让我们很好地避免体验到羞耻这个更加让我们难以面对的感觉。

 

当我们在说“凭什么我行你不行”时,我们用愤怒回避了羞耻,也回避了自己对依赖的需求。

 

于是,我们变得非常独立,习惯于一个搞定一切,非必要绝不请人帮忙。

 

如果非要请人帮忙,心中也要历经千山万水鼓足勇气开口……我们让自己尽量不去依赖父母、朋友、甚至自己的另一半……

 

这样“独立”的姿态,是“伪独立”,实际上是一个夸大的全能自恋掌控下的自我形象。

 

当我们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会自然地依赖养育者,如果得到很好的照顾,我们就会持续依赖母亲。

 

假如不幸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便会让小婴儿在未被照顾好的糟糕体验中生发出这样的想法:只能靠我自己了。

 

而这个“自己”,就是夸大的全能自恋掌控下的自我。

 

这个全能的自我,既成为了支持保护自己一部分,也成为一堵墙一样,把那些真正关心爱我们的人挡在了墙外。

 

要知道,真正的独立,是在我们认同了从养育者那里得到的好的体验、允许被依赖被照顾的前提下,将这些内化为自我照顾的一部分,才会发展出真正的独立。

 

 

- 2 -

“凭什么我行你不行”,

是对依赖需求的恐惧

 

 

对很多人来说,依赖是危险的,甚至是具有摧毁性的。

 

如上所讲,当我们最初的依赖需求没有被很好的满足时,便会发展出一套夸大的全能自恋掌控下的自我来保护自己。

 

而依赖,则会摧毁在全能自恋下建立起来的保护自我的城墙。

 

当我们的依赖从未被允许过,那么我们也就无法接受和承认自己是需要依赖的这一事实。依赖本身和依赖对象对我们而言就是充满恐惧的。

 

恐惧是担心一旦自己依赖他人,便会被他人所控制、主宰。

 

有这样体验的人,很可能在早年的被养育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是:每一次被照顾的背后,都会紧跟着一个代价。或是被要求做些什么,或是被要求付出什么,或是对依赖需求的指责贬低,这会让人感到被索取,甚至自己要为被依赖者负责。

 

这对任何一个人而言,这都是对自恋和安全感的巨大破坏。有过这样体验的人,他们通常不但不允许自己依赖他人,对他人的依赖也很敏感。

 

因为潜意识分不清你我他,不管是要去依赖他人,还是他人需要我们的依赖,都会激活内心深处安全堡垒被击碎的深度恐惧。

 

依赖是入侵的、索取的、迫害性的,依赖一旦发生,凭借夸大自恋建立起来的虚幻脆弱的强大堡垒便会被攻破。

 

这时候的照顾、爱、以及一切在平常看来是美好的东西,对他们而言都是有可能摧毁掉多年以来保护自我的城墙,这是十分令人感到恐惧的。

 

这时候最安全的方式莫过于:“既然我行,那你也应该行。我们谁也不要依赖谁,这样最安全。”

 

 

- 3 -

“凭什么我行你不行”,

也是没把别人当外人

 

 

有人会说:“我也不是对每个有依赖需求的人都感到愤怒,对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家人朋友,我就很愿意去被他们所依赖,为她们做些什么也是我十分乐意的。我只是对那些关系一般的人的依赖比较愤怒。”

 

假如一个人真的发展到健康独立的阶段,在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同时也愿意并有能力去照顾一下他人,是不太会对需要依赖自己的对象有所区分的。

 

无论是愿意被关系近的人所依赖,还是对关系远的人的依赖而愤怒,都说明我们潜意识里,都没有把别人当外人,我们在把别人当自己:

 

——把关系近的人当自己来照顾,把关系远的人当自己来要求。

 

把关系近的人当自己来照顾,是说当照顾他们满足他们依赖的需求时,本质上也是在照顾自己,满足自己依赖的需求。

 

而这样通过照顾别人实则照顾自己的“障眼法”,是对自己依赖需求的代偿,同时也回避了直面自己依赖需求的羞耻感。

 

把关系远的人当自己来要求,是因为我们对那些关系比较远的人,给予了对我们自己同样的要求:“既然我可以做到,你也应该做得到。”

 

一旦他们没有达到我们内在对自己的要求,我们就会感到愤怒。

 

愤怒是因为,我们内在没有被允许的依赖的需求,那些我们曾经再三呼喊也不被看见的依赖,在别人的身上表现出来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不愿意看到的另一个自己。

 

因为我们不愿意再去重温那个过依赖需求的自己,所曾经经历过的拒绝和贬低。我们不愿意去面对那个被认为有依赖需求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自己。

 

当我们不想看见一个有依赖需求的自己,就会对他人的依赖特别敏感。

 

因为当我们对某人、某事有着强烈的情绪的时候,一定是我们在这人、这事上,有着自己某种情结的固着。

 

这时候,一句“凭什么我行你不行?”也是一个可以由此进入窥见自己内心深入的入口。

 

 

- 4 -

“凭什么我行你不行”,

背后有一个等待被安抚的灵魂

 

 

当我们看清这一切时,也发现:每一个躲在“伪独立”背后的反依赖者,都有一个受到惊吓、未被很好的照顾好的小孩子。

 

只有当这个小孩子最原始的依赖本能需求被看见、被认可,并且感受到:原来依赖并不会被拒绝和贬低的,依赖的需要才会被抱持和安置,我们才会感到安全。

 

而对依赖的愤怒,也会随之消失。

 

在每一句“凭什么我行你不行”的背后,都有一个灵魂,等待被安抚。

 

而首先可以给予安抚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从现在起,告诉自己:认可自己内在依赖的需求吧,因为正是有了这样依赖的需求,才驱使我们去与他人建立连接,发展关系,演绎并体验各种人间的爱恨情仇。

 

会依赖,是一个人健康的表现。

 

当然,健康的依赖不代表我们可以完全地让另一个人为自己承担一切,这无疑是对他人的入侵。

 

如果觉得无法判断自己的依赖是否过度,我们不妨去问一问关系中的他人,当我想要依赖他们时,他们是什么样的感受。

 

健康的依赖,是会让关系中的双方都感到舒适自在的。

 

本文转自于  中国青年报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