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摆地摊火了!
朋友圈各种关于摆地摊的段子满天飞。
摆地摊群体不光有老年人,中青年对此更是兴致勃勃。
想出了很多搞笑式的口号,诸如:出摊吧,少年;摆摊吧,后浪!
然而,调侃过后,静下来想一想,却不免有几分心酸。
今年大家都太难了,有人找不到工作,有人被降薪,有人被裁员。
摆摊只是无路可走的最后选择。
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想起来就心塞。
地摊经济的火爆,正是反映了人们生活压力爆炸的状态。
生活没有保障,心里没有安全感。
这种时候,父母平安,孩子安康,自己健康,便是最大的愿望。
拼命努力的意义在于:
以后的日子,皆是所爱之人和事
中青年人,到底在慌什么?
在后台收到过听友的留言说:“马上就要30岁了,可最近最想干的事情,是缩进爸妈怀里痛哭一场。
可我已经是成年人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了,我要做的,是向父母敞开我踏实的怀抱,给他们安全感,而不是向他们示弱索取。”
34岁的谢云南,在一家物流公司当搬运工,干了13年,每日搬运货物7吨多。
每天汗流不止,衣服至少湿透5次,能喝20斤水。
记者去采访他,问他家里人知道他做这份工作吗?他说知道,但是从没让家人看到过自己工作的场景,因为:“怕他们看到心疼。”
谢云南手上布满了老茧,厚厚的好几层,都是搬运留下来的,那是辛苦的印记。
他从没让家人知道自己工作有多累,他说自己的动力就是努力赚钱,给家人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我想再奋斗5年,付个首付,买套房子,从老家把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尽尽孝道。”
此时此刻,他是一个为了扛起生活和责任,把体面降到泥土里的人。
努力的意义就是:
不要当父母需要你时,除了泪水,一无所有。
不要当孩子需要你时,除了惭愧,一无所有。
不要当自己回首过去,除了蹉跎,一无所有。
因为,生活绝不会因为你胆小怯懦,而饶过你。
30岁到45岁,是人生中最难熬的时光。
高昂的房价、赡养老人、孩子教育,三座大山都压在中青年身上。
被生活蹂躏的中青年,已经没有底气说出“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这样意气风发的话了。
但内心仍然揣着一份与生活对抗的倔强,拧着一股和生活较量的劲儿。
朋友出差去做项目提案时被客户故意刁难,当时她强忍着委屈和愤怒的心情,对客户保持着该有的礼貌。
结束之后,她躲进厕所里忍不住哭了出来。
给我发微信诉苦,我告诉她:“你傻呀,人家都这样说你了干嘛不当场怼回去,受这么大委屈干嘛?”
她回我说:“那我能怎么办,我爸妈身体不好,我没时间回去照顾他们,我只有努力工作多赚钱给他们治病啊,我不敢跟客户发脾气,那样我一定会丢工作的,我是真的很需要这份工作......”
当时的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能安慰她,过了大概半小时,她竟然给我发来了一张自拍照。
“哭过就好了,补了个妆,姐姐我又是一条好汉,怎么样,美不美?”
我心疼地笑着回她:“美美美,你最美!”
有人说:“我最佩服的是哭着吃饭的男人,和哭完后化妆的女人。”
即便心中人仰马翻,也要装出一脸盛世安宁。
在没人看见的角落里偷偷抹眼泪,转头继续在阳光下绽放笑容。
这不就是这一代中青年面对生活的坚韧吗?
随着中年危机的到来,更多时候,只有“危险”,没有“机遇”,巨大的压力,透支的身体,但心里再慌也得撑住了。
唯有不停努力,才能保家人安康,护幼子成长。
负重前行
也别忽视握在手里的幸福
生活满目疮痍,可依然有很多人,在认真生活,认真爱着这个世界。
因为他们知道:人生本身或许没办法选择,却可以选择面对它的方式。
坚强、乐观、勇敢,这些词在舌尖滚一滚,就可能多几分勇气。
这个世界,还有无数个和你一样的人,在咬牙坚持。
更何况,在你背后,还有一直默默守护的父母。
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把我们当成手心里的宝。
电视剧《归去来》里说:
“每个父亲,都会天真地希望他的孩子,能够免于生活的困苦,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不为斗米折腰,不为金钱媚骨。
什么是父母啊,明明孩子不吃不喝,以瘦为美,冬日里单衣单裤追潮流,他却会担心你短衣短穿,饥寒交迫;
明明孩子,拼命地摆脱自己,是为了追求自由,他却会觉得孩子是无依无靠,流离失所,一厢情愿。”
爸妈的爱,总是这么无私,让人在负重前行时,想起心里就暖,身上就有动力。
有句话说: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可是,长大之后,我们好像并没有做到陪父母变老。
大多数情况,爸妈在老家,子女在大城市里工作,我们和爸妈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他们被迫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对于爸妈的关心,我们总是显得有些敷衍,发微信当作没看到,打电话你又说正在忙。
缺爱的子女走得远远的,是因为追求理想,因为生活所迫,因为追随爱情,可缺爱的父母却没有出路。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爱父母的,也是感恩父母的,但父母真正的需要,其实你未必都懂。
父母假装“都挺好”,其实是不敢说出口的“不太好”。
人老了,需要的是温暖。
记得以前我在家乡工作的时候,我和弟弟每周都要回家小坐,陪老爸老妈说说话,唠唠嗑。
我以为这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直到有一天,我的小侄女告诉我们:
每到周末,母亲总是早早吃完晚饭,然后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后等我们。
当时听了以后,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其实每个周末的七点,是我和弟弟回家固定不变的时间,她也知道我们七点就会到了,但是她却固执的五六点就坐在那里,静静地等着。
竖着耳朵听,每当听到我们的声音,她会在第一时间把门打开,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想到这里,不禁酸楚起来,所以趁着老人还在,没事多陪陪他们。
“子女”二字不能只是一个符号,父母需要看到子女的笑脸,需要听到子女的声音,需要摸到子女的手。
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能在父母心里扎根。
但是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去到很远的地方工作,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每个周末回家陪爸妈了。
或许这就是这个时代中青年的无奈之选吧。
只能多给家里打电话,让他们知道,我还是关心他们的,我并没有忽略他们。
每次打电话回去,他们总说“家里都挺好的,你安心工作就行。”
可我弟却跟我说,老妈最近身体不好,怕你担心,没让我跟你说。
我一听,火速订了高铁票,当天就回家看老妈。
我要带她去医院检查,她不肯,硬说“我没事,别浪费那钱”,最后没办法,我就只能说钱我已经交了,不去也要不回来了。
她听到钱已经交了就心疼得不行,只好乖乖去了。
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说是糖尿病,除了要注射胰岛素,每日还要口服降糖药物,另外,日常生活还要注意饮食调理。
那一刻,我觉得生病的老妈就像个柔弱的孩子,需要我做她的支撑。
我们从年幼时的少不更事,到上学再到毕业后工作,结婚生子,我们的父母都在背后默默地付出,都在支持着我们。
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的父母的头发开始花白,身体不如从从前了,背开始弯了,身体机能也在退化了,大大小小的毛病逐渐增加。
父母不再是我们印象中什么都能完成,什么都能做到的保护伞。
我们应该,也要学会去保护父母了。
辛苦为家奋斗的同时,别忘了常回家看看,实在没时间,也要多给他们打电话,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
因为,父母健在,叫一声爸妈能有回应,生活再难也有幸福。
一家人健康平安
就是最好的余生
余华在《活着》里写道: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生活充满了不如意,但是只要一家人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强。
父亲节快到了,与其在微信上给父母发红包,不如给予他们实在的关心和安全感,才是最好的感恩方式。
文章来源:夜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