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曾国藩: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曾国藩说:“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益。”

安乐让人颓废,磨难却让人成长。

真正厉害的人,每一次精进,每一次蜕变,都是在苦里熬出来的,没有捷径可走。

 

 

01

 

  • 吃得了学习的苦,练就一身才干。

梁启超曾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曾国藩在同时代的大人物里,是资质不高、但特别能吃苦的人。

左宗棠14岁中秀才,李鸿章17岁中秀才,曾国藩却一直考了七次,一直到23岁才敬陪榜末。

曾国藩自己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别人看书都看完两三行了,他一行还没看完。

别人都背完了,他可能还没读熟。

但是曾左李三人中,论成就却是曾国藩第一。

虽然天赋不高,但是曾国藩肯吃苦,肯下死功夫。

年少时,他读书出了名的勤奋,每天都要完成自己的读书任务,完不成绝不睡觉。

读书的时候,一句搞不懂,他就不读下一句。

遇到问题一定硬钻过去,做事不留死角。

他说:“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读书很难,但越是艰难,越要硬熬,只要肯下功夫,早晚可以开窍。

也正是凭着这份努力,曾国藩才能脱胎换骨,从一个湖南乡下青年,登上国家的政治舞台。

他曾对儿子说:“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的才能是天生的,都是一点点磨炼出来的。

一个人唯有吃得了苦,才能站得住脚,立得住身。

明代文学家张溥为了磨炼自己的文笔,整日抄书。

每读一本书就抄写下来,然后烧掉,再抄一遍,如此循环七次。

保证自己能记得滚瓜烂熟,他才再换下一本书。

他的书房因此得名“七录斋”。

长年累月的抄写,让他的手上长了厚厚的老茧。

每过几天就要修剪一次才能继续写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这样的努力和付出,让他成为明代有名的文学家。

曾国藩说:“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天下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吃苦,才是安身立命的法门。

蚌历千般磋磨,才孕育珍珠;松经风吹雨打,才傲立峰顶。

人生没有白吃的苦,更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份苦,每一处伤,都会成为日后的徽章。

 

02

  • 吃得了物质的苦,守一份淡泊。
  •  

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减少欲求,才能明晰志向。

一个人如果太贪恋物质上的享受,往往容易被外物拿捏,这辈子也很难真正有出息。

《三国演义》里袁术和曹操就是很好的例子。

袁术称帝之后开始大兴土木,立后选妃。

宫殿连绵不见尽头,袁术与后妃锦衣玉食,日日笙歌。

很快属地就被他榨干,他也在称帝不久之后败亡。

曹操成为丞相之后,依然节俭朴素。

他装东西的箱子,只有外面的皮是新的,里面都是旧的。

身上穿的衣服,平时盖的被子浆洗缝补,一直用了十几年。

家里人不许熏香,平时吃饭一餐只允许有一个荤菜。

去世的时候,也没有大兴土木建设陵墓,一切从简,陪葬的东西都只有他的随身之物。

袁术满脑子都是享乐,所以被欲望奴役就是此生的终点;曹操以天下为己任,所以他才能成就大事。

曾国藩曾言:“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自古以来,真正厉害的人,从没有太在乎物质享受的。

曾国藩身为两江总督,清王朝最有权势的大臣,日子却过得甚是清贫。

他请别人吃饭,用的是大瓦盆,他穿着陈旧,到处皱皱巴巴的。

妻子在老家抱怨钱不够用。

“别人家杀一头猪的油吃三天,自己家杀一只鸡的油都要吃三天。”

于是来到两江总督府,希望自己可以享享福。

谁知道来了之后,才发现总督府更加清贫,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

上午腌菜,下午织布,晚上还要纳鞋做衣服,每天忙到半夜才能休息。

而曾国藩身上的衣服鞋袜,几乎都出自府中女眷之手。

古人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正是因为这样的俭朴守正,曾国藩才能不被欲望俘虏,破除了很多陋规陋习。

不必被人掣肘,不必被人攻击,专心治军理政。

让他的治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也让自己的仕途安稳顺畅。

 

 

03

 

  • 吃得了孤独的苦,打拼一份事业。

鲁迅曾言:“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那些真正能做出一番成就的人,注定是与孤独相伴的。

他们身边没有那么多的鲜花和掌声,有的只是非议和不解。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愈演愈烈。

曾国藩当时奉旨练兵,但是因为器械、训练都还没跟上,一直没有参与大战。

咸丰三年,庐州告急,皇帝催促曾国藩支援。

曾国藩选择按兵不动,江忠源孤立无援,城破战死。

太平军转战武昌,大军压境,朝廷继续催促曾国藩支援。

曾国藩依然没有派兵,吴文镕兵败投塘。

江忠源是他的好友,吴文镕是他的恩师,两人先后兵败自杀,庐州武昌先后沦陷。

责问、嘲讽他的书信,像雪片一样飞来。好友也不理解,写信问他为何如此冷酷。

面对铺天盖地的嘲讽、质疑,曾国藩却没有回应。

他知道,太平军训练有素,在湘军没有练成之前接战,就是送死。

当时的绿营和八旗都已经烂透了,自己如果败了,就再也没有人能扛起平叛的大旗了。

一年之后,湘军正式练成出山,取得湘潭大捷,拿下清朝与太平军对战的首场大胜。

曾国藩的坚持,最终获得了回报。

湘军正式走入人们视野,在十几年后,攻陷金陵,为太平天国敲响丧钟,清朝也因此迎来短暂的中兴。

稻盛和夫曾说:

“大部分人对吃苦的含义了解得太肤浅了。

 

吃苦不是穷,而是一个人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无意义的消费以及在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

 

它本质是一种自控力,自制力,坚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庄子讲过一个任公子钓鱼的故事。

任公子蹲在会稽山上,把鱼竿投入东海,用粗大的黑绳做杆线,用五十头牛做钓饵。

蹲了一年,也没有鱼上钩。

别人觉得他是个傻子,他却不为所动,继续等待。

直到有一天,一条大鱼吞钩,掀起的风浪震惊千里。

任公子如愿钓到大鱼。

那些曾经讥讽他的人惊叹不已,奔走相告。

孤独的深度,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

 

耐得住寂寞,方撑得起繁华。

那些坚定目标,忍受孤独的人,才能最终见到黎明的曙光。

易中天说:“吃苦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

才干和成就不是凭空来的,而是通过吃苦换来的。

学习的苦让人成长,物质的苦让人专注,孤独的苦让人坚定。

吃得天下第一等苦,方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本文转自于  洞见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