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国,但凡跟产业沾边的东西,都得带个“洋”字。火柴叫洋火,肥皂叫洋碱,水泥叫洋灰,卷烟叫洋烟,电影叫洋戏,煤油叫洋油,铁钉叫洋钉,毛巾叫洋帕,自行车叫洋马,缝纫机叫洋转,就连对美好事物的评价都叫“洋气”。
1908年,—位旅美华侨从美国购回一辆汽车,原本想运回广州,但因广州尚未开辟马路,只好给了在香港经商的儿子,这是香港有私家汽车之始。当时无须领牌照,也无交通规则需要遵守。不久之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外国大使、公使、洋行订购一批汽车,在租界内行驶,至此,中国的汽车渐渐多了起来,中国的公路也越修越长。
大到洋车、洋楼,小到洋火、洋油,这些外国商品涌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也让中国人对洋货背后的国家有了最直观的认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汽车要买德国的,马桶要买日本的,手机要买美国的,出国总会带上亲友们长长的购物清单。“外国的月亮有点圆”,成为很多国民对外国品牌的固有印象,甚至在互联网上也流传着很多关于中国制造的“吐槽梗”。
然而,不知不觉间,这些崇洋潮正在退去。
到底是中国人不崇洋了?还是中国制造强大了?
最近,凤凰卫视《风从东方来》栏目组深入海内外,在采访中他们发现,来自中国的产品正在悄悄地改变外人对中国的感官和印象。
生产53辆汽车、460台空调下线、产出3.99万件服装,新装2576部智能手机,2.3辆新能源汽车出厂,“复兴号”前进5833米……每一分钟,中国制造都在大步向前,“Made in China”正在被世界重新定义和认知。
这些飞速跃动的数字背后,是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缩影。从“追赶”到“比拼”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快速崛起,让曾经“价廉质低”的“Made in China”被世界重新定义和认知。
沃康,是一位来自土耳其的科技发烧友,平常喜欢拍摄一些小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站和网友分享。他喜欢购买来自中国的科技产品,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土耳其人和自己一样,迷上了这些中国制造。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沃康家中made in China的数量远超自己的想象。大到摄影器材、电脑、手机、吸尘器,小到SD卡、摄像头、鼠标、照明灯、耳机……,在他的家里,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无处不在。
Made in China,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
疫情期间,海外消费者在线上每消费7美元,就有1美元是购买中国产品。
2021年1至7月,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11.6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5%,增速创下10年新高。
如今,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很多外国人生产生活的必须,已经像曾经的洋货走入中国百姓生活那样,走入了外国人的日常生活。
采访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中国企业以及中国人的定义都在发生着点滴的变化,这些来自节目的中的同期声,可以看到普通的国际消费者对中国的不同评价:
“在一些中国品牌如华为、小米、大疆进入德国市场后,公众对中国产品的接受度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土耳其出现了很多中国品牌,因为背后的科技发展,让人对产品的印象变得很好。”
“我也关注中国很久了,早就成为科技中心了。”
“我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几年,我对中国厂家很感兴趣。”
“我对中国产品持积极看法,现在越来越多中国产品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德国一直是“品质精湛”的代名词,中国产品在德国会是怎么样的形象?Jorma是专业的德国科技博主,也一个网络大V。网罗科技新品、客观评测、为粉丝推荐优质产品是他工作的日常。《风从东方来》栏目组在采访他时,Jorma正给德国市场近期爆红的一款吸尘器做测评,这款来自中国的产品在海外众筹平台Indiegogo共计众筹超150万美金,创下清洁家电品类众筹历史第一。
他在测评中,以非常德国式的冷静语言向他的粉丝这样描述这款来自中国的产品,也许,这种描述就是最好的一种评价:
“这是一款手持式吸尘器,有很多功能。其转速可达12.5万,可持续工作最长时间为70分钟,当然,工作时间具体取决于调整到哪一等级。另外很实用的一点是电池续航能力强,电池没电时只需更换一块就能继续清扫,但我认为70分钟已经足够将您的房间打扫得非常干净了。”
同时,Jorma也观察到此次测评的卖场也有品类繁多的中国制造。
他表示:“这里有很多来自中国或在中国生产的优秀产品。”
不仅德国,在其他国家,人们同样选择中国制造进入自己的生活。迈尔特·阿尔帕斯兰是土耳其一家线下门店的店长助理,每次来自中国品牌--追觅的新品上架,他都十分期待。因为Dreame系列是他们店里最好卖的产品之一,质量、技术参数和售后服务都在为产品加分,这让他们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他对中国品牌在土耳其的变化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人们对于中国产品的看法和过去相比,按百分比来算的话,我们已经将负面印象从100%降到5%了,现在土耳其消费者户都很信任中国制造。”
2020年8月,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到124家,首次超过美国(121家),实现历史性跨越。20世纪造就了众多美国品牌走向全球,诞生了可口可乐、宝洁等无数千亿级乃至万亿级市值的全球品牌,报告认为21世纪是中国品牌打造全球品牌的绝佳机遇。
从洋货盛行到国货自强,一批中国企业乘风破浪,破圈出海,一些中国产品海外爆红,圈粉无数。
俞浩是一家名叫追觅的中国企业创始人,他很年轻,今年34岁,作为众多中国品牌出海的企业代表之一,他的追求也许能为出海的中国品牌提供一个成功的注脚,那就是:“Made in China走向海外的时候,可以昂首挺胸说,我们用最好的产品去服务多样的市场和多样的人群。”
靠低价和销量占有的市场终归有限,但用技术创新打破的市场天花板后,却是充满想象的星辰与大海。正是中国企业一次次地突破,让民族自信随着中国质造与中国智造一步步被坚定,让中国产品、中国文化走遍世界、全球共享。而我们也从中可见一个包容,友善,积极,和平,分享及乐于融入世界的中国,这就是现在变化的中国,是一个你有必要去了解、理解并善意对待和国家,因为,我们可能不会去到这个国家,也不会认识任何一个中国人,但,一不小心,家里给我们带来很多帮助的工具,它在不起眼的地方,会写着:Made in China。
这股东风风潮的背后,还有哪些中国故事?这些Made in China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凤凰卫视《风从东方来》栏目将从10月2日开始,进入海外国内,实地探访,为您讲述不一样的中国制造,不一样的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