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正在干一件有格局的大事

李彦宏,正在干一件有格局的大事

 

 

闷声干大事

 

2021是个什么年?

 

这个岁末,许多人都感到深深的迷茫。

 

前几天,知名商业观察家秦朔结合自己这一年去到近50家企业现场的所见所闻,从商业视角为2021年给出了一些关键词,其中一个令人意外——“互联网企业的失色之年”。

 

可当聚光灯指向舞台中央,人们定睛一看,才发现有一位老大哥竟在年初就把自己从互联网公司之列“开除”了。

 

正是百度。

 

今年3月23日,将自己重新定义为“拥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AI公司”的百度回港二次上市,在港市值一度超7000亿港元。

 

如此闷声干大事,让人不禁想起三年前,李彦宏也是默默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究其原因,竟也与AI(人工智能)息息相关。

 

 

 

那期周刊封面用“THE INNOVATOR”(创新者)来定义了百度CEO李彦宏,并通过内文标题解释了选他做封面人物的理由:

《Baidu's Robin Li is Helping China Win the 21st Century》(“百度李彦宏正在帮助中国赢得21世纪”)。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评价,它不是着眼于个别行业的成败,而是把一个人、一家企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语境之中。

 

为什么是李彦宏?他和百度又能怎么帮中国赢得21世纪?

 

文章很直白——靠AI(人工智能)

 

换句话说,李彦宏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其实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力量突飞猛进的必然结果。

 

这也与《时代》周刊的判断相契合:在2030年以前,中国就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这将成为支撑中国崛起的重要力量。

 

而就在今天,李彦宏又干了一件大事。

 

 

黄金十年,近在眼前

 

 

今天,百度Create 2021大会(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希壤”APP召开,这是国内首次在元宇宙中举办的大会,可同时容纳10万人同屏互动。

 

 

李彦宏在现场直言:“人机共生的时代正在到来,创造者们将迎来中国人工智能的黄金10年。”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起算,不到三百年的历程,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全部由技术创新驱动。

 

第一代创造者用蒸汽改变了人类社会,第二代创造者用电力照亮了人类文明,第三代创造者进一步用信息重构了地球村。

 

随着技术浪潮持续奔涌,眼下,第四次重大变革正滚滚而来,而新一代创造者改变世界的工具,正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即将深刻改变人类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这一点早有定论,争夺人工智能产业主导权的竞赛,也已在各国政府和企业间展开。

 

其中,最具优势的当数美国和中国。

 

两国政府都已经出台发展战略规划,从国家战略层面建立了系统、完整的研发促进机制,集合力量推进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发展:

中国国务院在2017年7月发布“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计划”,计划在2030年前让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2017年11月,科技部进一步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

 

 

就目前来说,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和理论研究方面,美国暂时领先;而在场景应用和数据训练方面,中国则更具优势。

 

也就是说当今世界上,对“人机共生”体验最多,感受最强烈的,正是中国人。

我们所能接触的任何一类终端都或多或少搭载着芯片,家电、社区、城市也因此智能了起来;

我们尝试过无人驾驶的汽车;

我们越来越熟悉无人值守的收费站、无人售货的超市;

我们国家战略性地提出,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

 

 

对于人工智能,中国有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场景,也有完善的产业链,更有鼓励创新创造的政策。

 

毫无疑问,中国一直在积累人工智能成长所需要的深厚土壤。

 

也正是因此,早年间就有许多人非常看好中国人工智能发展。

 

比如,2017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人工智能和全球安全峰会上,Alphabet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就预计,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人类现阶段暂时还止步于应用人工智能(Applied AI),没能创造出可以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通用人工智能(General AI)。

 

这意味着,每一个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都需要根据应用场景,来构建独立的算法模型,并依托实际的业务数据来不断训练完善。

 

基于此,能否创造更多的场景,是否拥有更多的数据,这些条件都将反向制约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度。

 

中国市场在这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

 

无论市场、技术、资金还是商业模式,中国都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新的创新源头,而这些方面的优势,也早已在人工智能领域传导。

 

随着技术应用门槛不断降低,人工智能的黄金10年近在眼前。

 

可以预见,无数创造者将拿起人工智能这个改变世界的有力工具,重构千行百业。

 

感知一个尚未降临的时代很难,回头看,信息技术尚未普及的时代,我们也没能描摹出今时今日繁荣的图景。

 

或许,我们当下对于人工智能任何“浮夸”的设想,也都比不上未来万分之一的精彩。

 

 

风既已来,借势扶摇

 

正所谓,“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机,首先是十年前,然后是现在。”

 

人工智能的黄金10年,是一个明确的机遇,而要想种好人工智能这棵“树”,十年前与十年后是不一样的栽法。

 

说到这又要聊聊百度。

 

百度2010年就在投资、应用人工智能,典型的“十年前栽树人”。

 

“百度大脑”是百度的核心AI技术引擎,其核心业务体系都以此来支撑。

 

如果百度只把这个引擎拿来自用,是没什么值得关注的,但有意思的是,并不止于此。

 

这个日调用量突破1万亿次的技术引擎所包含的飞桨深度学习平台、昆仑芯片,以及语音、视觉、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AI技术和平台,构成了一个AI工具箱,被开放给所有愿意进行AI创作的人使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百度此举,不可谓不是一种诚意。

 

毕竟,AI是一件需要各方力量一起做大的事情,仅凭一家之力很难让行业和市场壮大。

 

根据李彦宏在百度Create 2021大会现场的介绍,这些AI工具所涉及的领域和面向人群很多元:

比如“百度飞桨”,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功能丰富、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相当于“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

之前有一位老家在甘肃的大学生,想要改善家乡恶劣的沙尘暴天气,决定跟同学一起做“沙漠治理机器人”项目,而帮他打开AI世界大门的,正是“百度飞桨”深度学习平台上一门零基础入门课程。如今他们已经做出了治理沙漠的原型机。

再比如大模型“文心”。

百度从2019年开始就用海量的通识知识训练大模型,打造了“文心”系列产业级知识增强大模型,这是真正能实现落地的知识增强大模型。比如其中的对话大模型PLATO,可以做到“有逻辑、有内容、有意思”的中英文多轮人机对话交互。它训练出的对话式人工智能,语气俏皮可爱、老练深沉都不在话下,能融入各种自然语言场景,很有意思。

生物医药一直是非常尖端的科学领域,百度在这方面也有所发力。

百度的生态公司百图生科,利用自己构建的生物计算平台和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大大减少了典型蛋白质结构预测时间,从当前业内标杆的30分钟缩短到5分钟以内。

这意味着,通过大模型,可以大大缩短新药研发的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靶点发现准确性和效率,AI应用于生命科学,也在探索出一条实际可行的道路。

……

 

 

就像“互联网时代,每一个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一样,人工智能的未来也意味着,每一个行业都有被重构的巨大潜力。

 

“百度大脑”不仅为想要抓住AI黄金机遇的创造者准备好了“AI工具箱”,更为社会和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大底座”。

 

至于这些工具是否可靠,我们也有一些参考。

 

今年六七月份,百度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三个国际顶级会议、12场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仅仅在CVPR(一个国际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顶级会议)上,就拿了10个赛道上的冠军,堪称CVPR十冠王。

 

 

 

CVPR 2021百度参与挑战赛获得冠军具体信息一览

 

更关键的是,这些赛道覆盖了各种不同的领域,包括自动驾驶、智慧城市、语义分割、人体解析、医疗放射……

 

灼识咨询曾这样评价百度:“百度是迄今为止,唯一开发全栈AI能力的中国公司”。

 

“全栈”二字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

 

在AI专利方面,百度在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也已经取得了连续四年总申请量、授权量第一的成绩。

 

如今百度通过打造工具平台,将这种赋能的机会向外辐射,为所有创造者提供了一个“乘风而上”的支点。

 

 

人工智能,明暗共存

 

据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研究院(CAICT)估计,到2022年,中国AI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77亿美元。

 

其实多年来,百度一直试图说服市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是有价值的,并且会有长期的超额回报。

 

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之际,我们也要面对一些真实的痛点。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作为一个新业态,人工智能庞大的框架隐约显现却又尚未凝聚成大规模,各方面规范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相关的政策配套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第二个痛点,是人才。

 

据李彦宏在一次在股东信中回想:

“21年前,当我从美国硅谷回到北京创立百度时,我曾希望像在硅谷一样,招有5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加入我们的初始团队,因为小公司没有时间和金钱从头培养人。
但最终我们招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应届毕业生,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公司在中国培养出能为互联网所用的技术人才。由此开端,百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人才培养‘熔炉机制’。”

 

 

创新事业呼唤创新人才。百度在AI人才培养上持续投入,目标是让中国在AI人才竞争中走在世界前列。

 

就在百度Create 2021大会现场,李彦宏还为10位优秀青年学子颁发了百度奖学金。

 

百度奖学金设立于2013年,旨在激励全球范围内在人工智能领域卓越、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学生,目前已投入近2000万元专项资金。

 

此外,百度还开创了与政府、企业、高校联合培养AI人才的新模式。

 

今年8月,百度成立“百度松果学堂”,以飞桨为依托,融合AI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技术竞赛、产业实训、科研基金,打造AI人才培养平台。

 

截止目前,百度已经培养超过100万人工智能人才。李彦宏在百度Create 2021大会上表示,未来百度还将持续推动AI人才培养,五年内为社会培养500万AI人才。

 

在李彦宏看来,“创造者们是我们科技梦想的同路人,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伟大力量。”

 

最后一个,是人工智能发展必须面对并且存在已久的争议。

 

人工智能到底可不可控?它会不会反过来凌驾于人类、威胁人类的存在?

 

关于这些问题,很多人都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比如特斯拉老板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认为,无法控制的AI对人类构成“根本”的威胁,著名的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则担心它可能“勾画出人类的末日”。

 

而在李彦宏看来,“人工智能在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确实在安全、隐私、公平等方面,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挑战。

 

能否打造出负责任、可持续的AI,全都取决于创造者的历史责任感。”

 

2018年5月,百度就提出了人工智能伦理的四原则,即:

AI的最高原则是安全可控;

AI的创新愿景是促进人类更平等地获取技术和能力;

AI的存在价值是教人学习,让人成长,而非超越人、代替人;

AI的终极理想是为人类带来更多自由与可能。

 

 

这是技术可以有所作为,也应当有所作为的方向。

 

事物总有两面性,就如同月亮有明面和暗面,我们要做的,或许就是对潜在风险足够重视,又对技术创新充分信任。

 

 

结语

 

人类的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开启了人类智慧,也促使我们更深地去思考技术变革与创造。

 

人类对自己身体的运行机理至今无法完全理解,现代医学不断前行,依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但是,人类会对自己亲手创造的东西了如指掌,比如机械,又比如网络。

 

百度的使命是“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以此为线索,我们就会发现百度对人工智能的执着完全有迹可循,也更能理解百度为什么会把探索这样一种可能极大解放人类生存空间的技术视为星辰大海一般的征途。

 

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社会,正在到来。

 

本文转自于  正和岛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