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这四个中国古人总结的道理,将是你一生巨大的财富!

稻盛和夫:这四个中国古人总结的道理,将是你一生巨大的财富!



稻盛先生说:“我认为越是艰难越是竞争激烈的时代,过去圣人们所教导的,正确的为人之道才是最重要的,我年轻时学习了中国圣人们的教导,这才造就了今天的我。

稻盛先生的成功就是因为反复阅读并深刻理解了中国古圣先贤的经典著作,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什么是领导者所需的资质?

中国明朝的吕新吾在其著作《呻吟语》中曾论及领导者所需的资质,他把领导者的资质分为三种: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
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
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我们往往起用那些拥有才能—具有战略思维,身怀一技之长,巧言善辩的所谓“聪明才辩”者为领导人。

例如,政府往往将那些通过国家公务员一级考试、千挑万选出来的“秀才”提拔为行政领导。然而,按照吕新吾的说法,这种聪明善辩的才能只不过是第三等资质。

这样的能力对于担任一介官吏或许是必要且充分的资质,但若谈到领导整个集团,仅有这种聪明才智是不够的。

就像前面所说的,一个集团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在任何形势下都能带领集团走向正确方向的勇气

然而,仅有勇气还不足以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正像吕新吾所说的“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具备胆量和勇气,对于领导者而言,不过是第二等资质。

领导者的资质中最重要的,是正如吕新吾所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



领导者不能肤浅浮夸,而是要具备深思熟虑、值得众人信赖的厚重性格一言以蔽之,领导者必须是人格高尚的人

换言之,吕新吾的意思是领导者应当能力、勇气和人格三者兼具,但如果要按轻重排序,排第一位的是“人格”,第二位的是“勇气”,第三位才是“能力”

特别是对于领导众多部下、身负重大责任的领导者而言,必须不断提高“人格”,并努力将“人格”维持在高水准上。

对于领导者来说,重要的是:反复学习揭示了正确为人之道的“哲学”,不仅从一般道理上理解,而且要不断努力将其纳入理性之中。

这样的话,就能修正自己先天“性格”中的缺陷和扭曲之处,从而塑造新的“人格”,也就是“第二人格”。

就是说,只有反复学习正确的“哲学”,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血肉的时候,才能提高“人格”,并将其维持在高水准上。

必须不断努力,将揭示了正确的为人之道的“哲学”注入自己的理性,将自己的“人格”不断维持在高水准上。

我已经反复说过了,为了实现这一点,重要的是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要严格自问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违正确的为人之道,每天反省。这样的话,就能够维持高尚的“人格”。



我认为,“谦虚”是人类人格形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天资。

我们经常说“某某人具有高尚的人格”,当一个人的人性中具备谦虚的美德时,我们便会这样形容他。

我不仅仅希望已经取得成功的人能够做到“不居功自傲,不得意忘形”,还希望所有企业家都能保持谦虚的美德。

不管是处于中小微型企业的创业期,还是处于大型企业的收获期,这种谦虚的态度必须一以贯之。
 
我在年轻时,学到了中国古书《了凡四训》中的名言警语——“惟谦受福(这句话出自《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一本讲述修身治世方式的书。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该书融汇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和真善美的中华文化,一直为各界人士传诵。——译者注)

如果没有谦虚的美德,就无法获得幸福;凡是能获得幸福的人,都必须具有谦虚的美德。
 
受此教诲,当京瓷公司还只是一家中小企业时,我就非常重视培养自己谦虚的品格。

何况当自己所经营的公司业绩出众、发展壮大时,人往往会变得傲慢自大、得意扬扬。所以越是取得成功的时候,我越是提醒自己勿忘谦虚的美德。

“唯谦受福”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警语。我希望大家务必谨记于心,视为准则。
 
在很多人眼中,世上的成功者似乎都是“踩着别人往上爬”的“强硬派”,但事实绝非如此。

凡成功者,即便心怀热情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即便具有“燃烧的斗魂”,但其本性却是谦虚谨慎的。

谦虚的举止,谦虚的态度,这是人生在世非常重要的品格。

然而,人一旦取得了成功或是拥有了地位,就往往会忘记谦虚的美德,容易变得傲慢。

我认为,越是春风得意的人,“谦虚戒骄”的美德对其就越发重要。


经营者自己要学习哲学,通过学习提升心性。同时不仅自己要提升,而且要给员工们讲述哲学,要做出努力,让哲学为公司内的员工所共有。

为了实现崇高的企业目的,我准备以这样的思维方式、以这样的哲学来经营企业。必须在公司内讲这样的话,哲学必须与员工共有。

就是说,为了能与员工心心相通,在确立了企业的“愿景”“使命”之后,接下来经营者需要做的,就是讲述自己的哲学,与员工们共有这种哲学。

人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工作,我对人生是这么思考的,我打算这样度过自己的人生,我希望与大家一起以这样的态度来度过人生。

经营者的这种思想、人生哲学,在讲述企业的目的、使命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流露出来,也必须流露出来。

为了有资格讲述这种普遍性的哲学,经营者自己一定要不懈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心性。在企业刚创建的时候,经营者的心性不高、器量不大,这没关系。

经营者不进步,企业就不能发展。经营者必须努力学习正确的哲学,拓展自己的器量。



在跨越了“创业”这座高山后的经营者,为了“守业”,为了让企业进一步成长发展,必不可缺的就是,经营者自己一定要掌握这种高迈的哲学。

教会我们懂得这一点的,就是中国的悠久历史。在中国历史的典籍中充满着先人的睿智。

特别是“草创易,守成难”这一句著名的格言,告诉我们维持组织的繁荣有多么困难。这句话出自记录唐太宗和他的侍臣对话的《贞观政要》这本书。

唐太宗,正如大家所知,他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明君,他在距今约1400年前,创造了名为“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我认为,这个盛世的背景,就在于唐太宗自身的治国态度,那就是不断提升自己作为领导者的人格。

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道: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就是说:“站在统治国民立场上的国家领导者,最首要的,是对国民大众必须持慈悲之心,必须珍惜和爱护国民。

唐太宗讲的为政者之道,与我所讲的“大义名分”是相通的。唐太宗自己表述了政治的目的、意义就在于谋求“国民的幸福”。

同时,为了实现这个崇高的目的,关键莫过于为政者自身必须持有高迈的哲学。

唐太宗告诫侍臣:

“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就是说:“希望你们这些高级官员一定要去除私心、抑制利己之心,为社会尽力,务必贯彻正确的为人之道。

企业家在揭示崇高的经营目的、使命的同时,在亲身实践为达到这种目的、使命所需要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同时,你们一定要做出努力,与员工们共同拥有这种目的、使命和哲学。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让员工们看到,作为经营者你自己真心实践这种高迈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不管你宣讲多么高迈的哲学,如果你不去实践,缺乏实践的意志,自己的言行与这种哲学背道而驰的话,那么,任何一名员工都不会真心听取经营者的说教,更不会发自内心地想要去付诸实践。

经营者必须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率先垂范,努力实践哲学,每天反省,持续提升人格。

那么,看到经营者这种认真的态度,员工们也就会自觉地去实践哲学。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顺利发展。



命运不是宿命,可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加以改变——这不是我随便想象的。

而是安冈正笃先生阅读中国古典《阴骘录》时学到的道理。安冈先生是一位对许多政界和经济界人士都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

《阴骘录》是明代的一部著作,其中介绍了袁了凡这个人物的故事。

袁了凡出身医生世家,幼年丧父,由母亲抚育,为继承家业少年了凡正在学习医术。某日有一老人突然来访。

老人对了凡说,我是研究理法(易经)的,现奉天命,特来向你传授易学真髓。老人还对了凡母亲说道:

“母亲或许期望这孩子将来也当医生,但他不会走这条路。他长大后会接受科举考试,会当上官员。”

老人就了凡少年的命运作了种种预测:不仅说了凡很有出息,年纪轻轻就会当上地方长官;结婚却无子,53岁时亡故等等。

后来了凡的人生果然如老人所言。了凡当了地方长官后,有一次去拜访一家禅寺,与那里的一位有名的禅师一起打坐。

那位禅师看到了凡打坐时神清气闲、无思无念,非常佩服,问道:

“你坐禅时毫无杂念,很了不起。敢问你曾在何处修行?”

了凡回答自己并无修行的经验,并说起了少年时代遇到那位老人的事情。

“我走过的人生一如老人所言。到了53岁我就将死去,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所以我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烦恼。”

不料,那禅师听罢怒喝道:

“本以为你是一个人物,这么年轻已经达到了参悟的境界。想不到你竟是一个笨蛋。难道顺从命运就是你的人生?

命运虽属天赐,但绝不是不可改变的,它可由人力来改变。只要思善行善,你今后的人生就能超越命运,向更美好的方向转变。

禅师解释了因果报应的法则,了凡听得非常认真。此后了凡一心积善,不做坏事。

结果据说不可能出生的孩子降生了,寿命也大大超过了老人预言的53岁,最后寿终正寝。

就这样,由上苍决定的命运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加以改变。

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因果报应的法则,以此来扭转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

你在想什么做什么,都成为因,而必生其果,你对所生结果如何应对,又成为因,又必有所果。这种因果规律不断循环,构成我们的人生。

我曾提出“心不唤物,物不至”。就是说,我们的人生,由我们内心不断的思索描绘所形成。这个结论也是基于因果报应的法则。

中国古典著作《易经》有句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会有好报。不仅当事人,就连家人、亲戚也有好报。

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至亲朋好友,中国的先贤们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曾向大家介绍过安冈正笃先生著的《命运和立命》这本书,这本书对年轻的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书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如果多做好事、善事,那么家人、家族有好报不必说,这种好报还会贯穿你的一生。

六项精进的第五项是:“积善行,思利他”。这一点我曾多次向大家强调过。

利他的行为,就是以亲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行为,一定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幸运。

我相信这个法则,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努力实践这个法则。

多做好事,就能使命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是我的信念。

一味地积善,就是说,为他人、为社会竭尽全力,这是使人生、也使经营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的唯一的方法


本文转自于  阿米巴经营学堂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