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赛程过半,每到奥运季,几乎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关注着体育运动。
但若奥运会结束,家长们大多还是更关注孩子“刷题”和“考高分”,要不是体育逐渐纳入中高考考核范围,很多唯分数论的父母,一定更希望孩子把时间花费在“刷题”上。
但其实在国外很多地方,体育特长生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相比那些死读书的高分学生,可能体育生更“讨人喜欢”。
1
美国的“体育生”
最受欢迎,地位最高
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观念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农工商”中,饱读诗书的士大夫们,地位也是最高的。
即便是今天,大多数父母依旧会觉得“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
书呆子里的“究极版”应该就是《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毒舌”,以自我为中心。除了Amy,可能不会再有女生喜欢他。
而体育生(英文为Jock)却是上帝的宠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
女生也以加入拉拉队为荣,不仅因为拉拉队的形象健康阳光,或许还因为拉拉队“离运动员特别近”。
在学校里,擅长体育的男生,往往最受女生的欢迎。他们自信满满,是同学中的社交达人,走到哪里,追随的目光就到哪里。
这份“仰慕”并不只是因为他们健美的外表,还因为人们认为体育运动涉及到更多的精神:团队精神,对输赢的看法,坚持与忍耐,赛场上发挥出的潜力,等等。
将课程一半时间安排给了体育的英国伊顿公学这样宣称:运动第一,学习第二。他们对体育的理解是这样的:
“学会赢,也学会输;学会去领导,也学会被领导;学会做极致的自己,也学会做团队的一员;学会什么时候去奋争,也学会什么时候去承认失败;这些,都是我们成为一个人所要学习的内容。”
美国最知名的几所大学组成的“常春藤联盟”,也并不是因为学术而聚集在一起,而是学校之间体育比赛的联盟体。
转折点在于其惊人的跑步速度被教练发现,发展出橄榄球方面的专长,被大学破格录取之后,还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总统的接见。
可以说,阿甘就是靠体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体育如果只是锻炼体能,也不会受到这么大的欢迎。体育,还能给人带来什么呢?
2
体育教会了你什么?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体育教会了你什么?”
有网友认为体育教会了ta谦虚:
有网友认为,体育让ta“重获自信”:
还有人,因为体育而学会“抗挫折”的能力:
当然,体育还教会了很多人,合作、团结的意义。
NBA球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球员采访时被问“你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球员总是会纠正记者的说法:“应该是我们。”
原因在于教练里弗斯的“乌班图精神”,乌班图这个词指的是非洲的一种传统的价值观,意思为:
运用在讲究团队合作的体育竞争项目中再恰当不过。
正是源于这种精神的驱使下,里弗斯带领凯尔特人队第17次荣获NBA总冠军,成为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之一。
职业的团队中,除了队员,还有营养师,队医,陪练等,也是团队中的不可或缺的存在。
体育自媒体人张佳玮说:
“篮球这种集体项目是一回事:参加集体项目的孩子,因为要跟人合作,性格内向不到哪儿去。”
7月28日,东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双桨比赛中,中国队组合(陈云霞、张灵、吕扬、崔晓桐)获得金牌,并创下了世界纪录。这也是中国时隔13年后在这项目上再次摘金。
在这4个女孩看来,她们夺冠的“秘诀”就是团结一条心。看她们整齐划一的动作,简直就是复制粘贴。
合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身心灵达到“同频共振”,这在跳水、多人划艇项目中较多见。
3
体育,拓展了对世界的认知
皮划艇项目世界冠军钟红燕说:
也就是说,了解“我是谁”,我的极限在哪里,弱点在哪里,我的对手是什么样的人……这些不仅仅是体育策略,也是体育对思维和认知的拓展。
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就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他认为智力是一种解决问题,创造解决方案,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他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说人有8大智能,其中身体运动智能,就赫然在列。
比如,网球打得好的运动员,你觉得他的大脑可能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中,一网球运动员曾描述过:
运动能力,就跟数理化学得好的所具备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力”等同样,也是“智力”的一种。如果一个孩子特别擅长某项体育运动,那他在我看来,与获得奥数竞赛名次,是同等的厉害~
或者说,运动能力,跟擅长做空间几何题一样,也是一种gift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