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刘雪松辞掉西安一所民办高校的教师工作,坐了十多个小时的大巴车奔袭七百余公里,才到达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界处的神木。26年后的今天,神木依然没有高铁,最近的机场在开车1小时40分钟之外的地方。从西安到这里最快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是绿皮火车,只比刘雪松当年坐的大巴快了两三个小时。
交通闭塞,往往与贫穷联系在一起,但神木却富得流油。这也是吸引刘雪松不惜辞掉省会的工作来此安家的原因之一。自1984年发现了“中国最大煤田”神府煤田之后,神木经济开始腾飞,从国家级贫困县一跃成为中国的“西部第一县”。
2011年,刘雪松来到神木的第13个年头,当地开始推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刚好赶上政策福利。如今,女儿已经上高三,也就是说,这13年来,刘雪松一家几乎没有为女儿的教育花过钱。
与免费教育同步的,还有当地的免费医疗政策。这些举措将当时的神木推到聚光灯下,成为全国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2024年11月,“一县级市中学年薪50万招老师”成为热门话题。点进这则新闻,人们才发现,这所高薪招人的学校,是神木实验中学。十几年过去,当外界几乎淡忘了神木之时,这里依然在实行免费教育。
实际上,当年做出这一选择的不只有神木。几乎在同一时期,陕西省的吴起县、宁陕县、府谷县等地纷纷推出12年以上的免费教育政策。当时人们期待,免费教育能否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甚至演变为更长时间的义务教育?十余年后,当神木再度因免费教育进入大众视野时,曾经作出相同选择的地方,已然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接到邀请来神木的电话前,从教40年、做过20多年校长的陈斌,刚从江西的一所民办高中退休,此前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2023年8月26日,他在江西见到了匆匆赶来的神木市大柳塔镇党委书记王国卿。
与陈斌同期,王国卿还赶赴四川、河南、湖北等地,同其他7位神木市政府拟定的候选人一一面谈。当年10月,通过答辩竞选的陈斌从神木市副市长贺建生手上接过了校长聘书,成为神木市实验中学主管高中部的副校长。
陈斌后来才知道,因每年对财政的贡献超50亿元,大柳塔是陕西省首批四个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这意味着它在神木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权、人事权。对神木市实验中学,镇政府给出的定位是“一个高品位的高中学校”。
对一个拥有57.98万常住人口的县级市来说,神木似乎不缺高中。在实验中学前,全市已经开办了4所高中,另有75所幼儿园、29所小学、23所初中,以及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为何还要新建中学?神木市教体局副局长乔小东介绍,免费教育推出后,神木的高中入学率长期保持在高位,每年在90%以上,目前全市2至7年级,每个年级都有上万名学生。他与其他县教育部门的领导曾算过,按职校每级容纳两千名学生,普通高中每级容纳一千名学生计算,几年后,神木将迎来每年两三千的高中学位缺口。
从更大背景来看,神木的人口一直保持了增长势头。根据神木官方发布的数据,2010—2020年年间,当地常住人口增加了116376人,增长25.55%。而在2018—2023年间,神木的出生率为7.80‰。这两组数据,皆高于同期全国、陕西省和榆林市的水平。
对这所新学校,陈斌有自己的办学目标,“争取跟神木中学掰掰手腕”。陈斌口中的神木中学,就是刘雪松女儿就读的高中,是当地所有高中里公认的第一名。
但陈斌入职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招生。
榆林中考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的方式,将除职业学校外的普通高中划入三个批次,第一批次学校征集学生志愿、录取工作结束后,第二批次才会开启,依次往后。同一批次内,高分考生拥有优先选择学校的机会。
实验中学属于榆林市第三批次、神木市第二批次的学校。“把我们放在这种位置,要吸引学生,特别是要吸引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怎么办?就要靠师资。”
2023年10月底,实验中学发布了第一则教师招聘公告,面向全国招聘97名高中老师,开出了20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薪资条件。此次引发关注的公告是学校的第二次公开招聘。
截至目前,陈斌治下的实验中学高中部,已经招到了超过130名教师,招聘工作仍在进行当中。这也意味着,仅这一所学校的教师工资,神木每年的财政支出至少超过2000万元。
这个数字,相对神木的免费教育支出而言不值一提。
“你只要收学生一分钱,家长就可以去举报,一举报一个准,收费是不允许的。”刘雪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998年,因不喜欢大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他通过引才计划来到妻子老家神木,做过神木中学的英语老师和神木七中的副校长。2017年,神木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神木市第十一中学开始办学时,刘雪松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直到现在。
刘雪松治下的神木十一中拥有一些刻板印象里县城中学不会存在的东西——学校花坛的一角摆着两排鸽笼,遇到冲撞,数十只吃得圆滚滚的鸽子总会扑着翅膀落到教学楼的窗沿上;向阳的操场上建有两片专业的轮滑场地;户外花箱里挂着学生种植作物的名牌,教学楼内还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活动室。
这些校园建设的支出,和学费、杂费一起,均由政府埋单,学生不用交一分钱。如今,包括幼儿园在内,在神木就读的13万余名学生皆是如此。刘雪松不负责记账,他坦言,“凡是能想到的,与钱搭上关系的”都来自政府,学校办学的公用经费不够时,解决办法非常简单:打报告要。
“说是免费教育,我们其实应该叫做‘零收费教育’。”乔小东强调。他还透露,2024年,仅在免费教育上,神木市的财政支出为5.2亿元。
财务办是神木教体局下设专门负责免费教育财政支出工作的部门。乔小东介绍,每学期教育局财务办都会在清点过各学校学生人数后,将相关经费直接拨付到学校账户上。
2021年至2023年,神木投向基础教育的经费累计达到72.75亿,每年都超过了20亿元。除免费教育开支外,神木市实验中学等新学校的建设,校舍改扩建及教师日常培训等也包含在其中。每年的开支,相当于一个贫困县一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投资8亿元修建的神木市实验中学因高薪招聘老师出圈,学校已于2024年秋季迎来第一批高中学生。(南方周末记者蒋敏玉/图)
“我常说,外地人在这生活,心理要足够强大,否则你是受不了这个财富差距的。”从刘雪松的办公室窗户望出去,能看到学校马路对面一排十几层高的新建小区,这里的房屋每平方米均价一万多元。而神木当地公务员的月薪是5000元左右。
对神木暴富与投资教育之间的关系,一位学者有他自己的观察。神木推出免费教育之际,这位学者收到了一个令他困惑的邀请:当时的神木县领导提出,希望他能来给全县所有中层干部、老师、校长做一次关于文化的报告。
“我去那儿一看,确实是有钱,县城里头的房价比西安北郊黄金地段的还高,四星级宾馆有四个,街上的卡拉OK多不胜数。”他后来听说,当时神木的不少年轻人连吃饭都在麻将桌上,靠经营放贷和地下钱庄生意过活,“我这就理解了他们为什么叫我讲文化”。
煤田开采后,煤老板与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快速拉开。2005年初,神木本地的干部发现,到老县政府上访者越来越多,有人反映征地补偿标准太低,有人反映基层政府截流老百姓补偿款。到2005年4月初,神木县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煤矿因阻挡生产等原因停产。
《三联生活周刊》原主笔朱文轶在一本介绍神木免费医疗改革的书中写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神木县领导提出,未来5年,神木要在各个领域和环节架设“缓冲带”,用公共财政分流财富,减少财富膨胀造成的紧张感和敌视情绪。
2005年,神木在陕西省内率先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2008年,覆盖高中阶段的12年免费教育提出;2011年,又提出15年免费教育。神木还于2009年出台了全民免费医疗政策,凡缴纳医保和合作医疗基金的城乡居民,均可在政府规定的上限内,足额报销超出起付线的医疗费用。
时隔多年后的今天,包括乔小东与刘雪松在内的多位神木市教育系统人士都为这项政策给出了一个同样的解释:“要不(免费)老百姓会问,咱们这么有钱,钱都到哪儿去了?”
煤炭给神木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风险。2013年,煤炭价格下跌,神木经济随之波动。当年8月,神木县政府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反复强调,神木经济疲软是受全国经济下行影响,但不会如传言一般,停止免费医疗、免费教育。
据神木市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在近年国家医疗改革的背景下,神木目前已将原有的免费医疗政策进行了调整,与全国接轨。而免费教育依然存在,至于能持续多久?答案可能与当地的煤炭存储量相关。前述政府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今神木每年的煤炭开采量已经达到3亿吨。在不考虑开采量扩大的情况下,埋藏在地下的500亿吨“黑金”还够这里再发展至少150年。与此同时,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已经提上了日程。
神木市实验中学位于神木大柳塔镇,镇上的大柳塔煤矿于1996年正式投产。学校马路对面就是一片矿厂。(南方周末记者蒋敏玉/图)
在神木推进免费教育的同时,一场同主题的“民生竞赛”也在全国多地开展。
南方周末记者检索发现,2007年至2010年间,陕西延安下辖的吴起县、广东珠海、河北唐山、辽宁鞍山、浙江宁波下辖的鄞州区、江西德兴、内蒙古鄂尔多斯等都陆续提出将实施包含高中阶段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
在陕西省内,以石油资源为经济支柱的吴起,与神木的境况较为相似——在吴起迈向国家百强县的同时,县人均收入还在低位。
许多尚且财政吃紧的地方也加入其中。2011年秋,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800元的陕西宁陕县,率先在全国贫困地区中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3年后,河北广宗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成为邢台市内首批高中免费教育县。
贫困地区为什么要实施免费教育,广宗县的解释是,生源大量外流到衡水及周边地区,希望通过免费提振高中教育;宁陕县则希望能将大量因家境困难失学的初三学生重新拉回学校。
2024年12月9日,南方周末记者致电宁陕县后获知,该县已于今年秋季更改了政策,目前幼儿园中小班实行收费,大班按照国家政策学前一年免费,高中减免学生学费。广宗县教体局工作人员则在电话里介绍,在一两年前接到上面通知后,目前该县高中已不再免费,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小敏观察,有的地方认为教育是一项花钱的事业,对教育大规模投入受到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制约。还有的地方推行免费教育带有地方主要负责人的个人意志色彩。
在多地推行免费教育的大背景下,2015年前后,相关决策部门与学术界也就免费教育的扩展和可推广性开展了研究和讨论。
“当时我们通过国际比较和基于国情教情的分析研究做出基本研判,认为‘十四五’期间不宜推行全国性的学前教育免费。”杨小敏说。为此他还与学术同行进行过一轮争论。杨小敏解释,不可行的原因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总体放缓,投入保障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而若要面向未来进行前瞻性的考虑,向国际接轨,“有步骤地进行高中免费”则是可行的。
神木实施免费教育5年后的2016年,陕西省乡村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西安培华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教授吴春娜申报了“陕西省推进13年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研究”项目,入选了当年教育部青年课题。
“当时还是有一些比较乐观的预期。”吴春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课题提出的2016年,陕西省刚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写道,要在“十三五”期间,于全省内实施包括学前1年、高中3年在内的13年免费教育。
吴春娜不知道的是,她的研究尚未结项时,省政府层面就已经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一位接近陕西省政府教育厅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陕西的财政支撑不起来,教育经费投入有限,把这块免了,那块就会亏空,实际上投入义务教育的就少了”,基层的意见很大。
南方周末记者检索发现,陕西省级层面的免费教育探索在几年前,悄悄退出了公众视野。神木,成为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免费教育探索中仅存不多的硕果之一。
这些年,乔小东接待过许多前来取经的地方政府,但真正落地的少之又少,“好多人算账是算不出来的”。
乔小东的“经济账”是:如今神木在校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外地,“他们在享受到免费教育红利的时候,不可能不消费、居住、劳动”。在他看来,对神木这样一个资源依赖型地区来说,通过几千块免费教育补贴换得外来人口流入,创造每年上千亿元的劳动价值,显然是一笔更划算的“买卖”。但对神木而言,人口流入与免费教育,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关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免费教育免掉的是学费,但免不了的是学生的学业压力。
南方周末记者到访当天,神木市实验中学正在组织月考。陈斌说,如果未来榆林市组织全市统考,他们学校要有70%的学生,统考排名比中考排名高,这是政府对他以及他对老师的考核要求,与工资挂钩。
而在神木中学里,走廊上四处悬挂的985、211高校简介,位于教学楼顶楼、汇集了一批高三全年级成绩最好学生的“培优班”,贴在高三所有班级门口的“有志请进、怕苦莫入”标语,以及“早六晚十”的上下学时间,也与每一所重视教学成绩的县中如出一辙。
即便如此,无论是神木教育界人士还是普通市民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当地许多有钱人,还是会不惜重金将孩子送去榆林或是西安排名最靠前的“五大名校”就读。
而免费教育历经13年区域性实践的起落,并未画上最终的句点。2024年7月,就在神木市实验中学高薪聘请教师出圈的三个月前,“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的表述出现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
“在教育现代化的国际坐标体系中,逐步展开免费教育,可以是一个新的努力方向。”杨小敏说。
本文转自于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