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66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36万;城乡居民参保54522万人,下降430万,而实际领取待遇人数增加了805万
2023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群首超20%,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如何为老年人构建起完备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服务体系,事关每个人晚年生活。10月11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下称《公报》),对当前中国各项养老事业作出梳理。
伴随老年人口增多,其抚养比(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数据攀升。《公报》显示,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已连续十年上升,2023年达到22.5%,2013年增加了9.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4.4名劳动年龄人口要供养1名老年人。
人口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包括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与后者一路攀升不同,少儿抚养比近年来总体波动下降。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2022年全国总抚养比46.6%,少儿和老年抚养比分别为24.8%和21.8%。
分地区看,2022年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上海、江苏、重庆、四川老年人口抚养比均超过24%,其中辽宁最高达到28.77%,青海、西藏、宁夏、新疆不足15%。
养老负担沉重已是世界性难题。在老龄化程度更深的日本,老年人口抚养比已经超过40%。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上升到2名劳动力供养1名老人。
这给“现收现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压力。截至2023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66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3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52121万人,增加1766万;城乡居民参保54522万人,下降430万,而实际领取待遇人数增加了805万。
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历次提标调整幅度最大,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总体提高3%左右。
相较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三支柱发展较为薄弱。据《公报》,截至2023年末,全国14.17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3144万人,投资运营规模3.19万亿元,自2007年开展投资运营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为6.26%;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开闸,在36个城市(地区)先行实施,截至2023年末,参加人数超过5000万人。
商业养老保险已积累养老金规模超过6万亿元,覆盖近1亿人。截至2023年末,金融监管总局累计发行养老理财产品51只,金额超过1000亿元,投资者47万人。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产品余额近400亿元,存款人数超过16万人。
老年人群是社会救助中的重点。全国城市特困人员37.3万人,其中老年人23万人;全国农村特困人员435.4万人,其中老年人344.4万。截至2023年末,全国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785.9元和621.3元,比上年增长4.5%和6.7%。
老龄化催生愈发壮大的养老服务、适老化产品相关市场需求,决策层有意谋求增量。去年以来,包括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内的多个部委接连发文,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免费提供空置公租房、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加强机构信用监管、鼓励外商投资老龄产业等方式,发展规范机构、社区、居家多种养老模式和养老产品产业。
人才培养方面,截至2023年末,全国高校共开设护理学、养老服务管理等专业点770余个。现行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设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15个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相关专业。
预期寿命增加,健康需求同样不容忽视,涉及失能失智预防、老年病科和中医康复科建设等。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国家老年医学中心1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6877个,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综合性医院1109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755个;安宁疗护服务在全国185个市(区)推开。
医养结合正成为力推方向。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7881家,比上年增长12.8%;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超过8.7万对,比上年增长3.6%。
不过二者间合作并非预想中顺利。财新此前采访了解到,医疗机构肩负着医保控费等考核任务,床位资源本就紧张,专门开辟医养结合区域回报收益率低,动力难免不足。而养老机构囿于资金和人力限制,许多达不到专业的医疗服务资质门槛。
本文转自于 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