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卫健委等部门发布通知,拟允许在北京、上海、海南等9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如果将来中国开设越来越多的外资医院,对于普通老百姓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意味着民众就医有了更丰富的选择。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市场主体越多,就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对消费者就意味着更多的福利。和大多数公立医院相比,外资医院意味着更好的医疗水平和服务,外资医院越多,消费者能够享受的优质医疗资源就越丰富。
提及外资医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贵”。外资医院之所以贵,原因之一在于外资医院本身定位高端,早期主要为在华工作的外国人、以及中国的富裕阶层服务。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外资医院非常稀缺,供应不足也使得外资医院能够高定价高收费。
随着我国这一轮对外资医院大幅开放,将来外资医院数量快速增长,过度稀缺的局面将被打破。外资医院数量足够多之后,外资医院之间也会形成竞争,最终外资医院的价格将会慢慢回落。对于国内民众而言,除了高收入阶层,部分中等收入群体未来也能享受到外资医院的服务。
另外,外资医院虽然现在看起来较贵,但对于部分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其实还是相对便宜。最近几年,我国赴海外就医的人数快速增长,去美国治癌症、去日本做体检、去韩国做美容已经成为庞大的产业链。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海外就医的费用极其高昂,尤其是那些去美国和欧洲的患者,除了医疗费用之外,还要承担机票酒店,以及当地的生活开支。如果将来越来越多的外资医院都开到了中国,国内的患者就不用远赴海外,外资医院虽然和国内公立医院相比价格较贵,但是和飞到国外就医相比,还是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
不仅如此,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外资医院来华之后,还会带来更丰富的药品选择,尤其是那些在国内难以买到的进口药。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民众在就医时发现,现在在公立医院很难买到进口药,大多数都是价格便宜的仿制药。原因之一在于,我国前几年开展药品带量集体采购,国家医保局牵头成立采购联盟和医药企业谈判,以巨大的采购量为筹码,迫使医药企业大幅降价。
集采制度以来,国内药品价格确实出现了明显下降,很多收入不高的患者从中获益匪浅,不过,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就在于,由于集采价格过低,很多进口药就退出了采购体系,所以,现在公立医院里的进口药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抱怨,在公立医院很难买到以前常用的进口药了。
如果将来外资医院越来越多,可以在集采系统之外提供更丰富的药品选择,很多患者现在买不到的进口药,将来很有可能会出现外资医院里。
如果将来外资医院在华数量形成一定规模,还可以对当前的公立医院的垄断形成冲击,通过二者的良性竞争,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和服务水平。市场竞争越充分,消费者就会越受益。
我国之所以要放开外商独资医院,从宏观大背景来看,还是因为当前外商投资下降较快,我国需要扩大开发程度,吸引更多外资进场。
今年前8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31.5%。9月份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再度升级 ,先是全面取消了制造业的外资准入清单,然后又宣布放开外商独资医院。
事实上,我国早在10年前就提出过开放外资医院,今年再度提出开放外资医院,这一次和10年前有何不一样呢?
2014年,我国发布《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在北京、天津、上海等7省市设立医院。当时虽然在名义上开放了外资独资医院,但在放开之后的第二年就出现变化,2015年,发改委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医疗机构列入限制类,仅限于合资或合作。
所以,过去十年以来,外商在华设立医院,绝大多数都以合资为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资医院在华的发展速度。按照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外商投资的医疗机构有302家,和我国总共100多万医疗机构相比,占比微乎其微。
我国在今年再度提出开放外资医院,和10年前相比,一方面是开放试点的城市更多,更重要的是,开放的程度比以前更大。10年前虽然在名义上开放了外资医院,但在事实上还是被列为限制类投资。而到了今天,在需要吸引外资的背景下,外资在华投资医院,将不再受到合资和合作类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外资医院将以独资的形式来到中国。
随着这一次外资医院再度放开,外资医院有望在中国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更多中国民众,尤其是相对富裕的阶层,将可以更方便享受到外资医院的高水平服务。
不过,对于相对低收入群体而言,去外资医院看病在短期之内还是可望不可即。而且,外资医院的大规模进入,还可能对低收入群体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为外资医院到来之后,将会增加对本地医生的需求,尤其是一些高水平的医生,有可能成为外资医院挖角的对象。在我国当前医改大背景下,“以药养医”的模式正在逐渐被打破,医生的灰色收入减少,而医疗服务价格的上调在短期之内又无法一步到位,所以,医生这几年的收入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的高水平医生们,可能很难拒绝外资医院的高薪诱惑。如果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生资源大规模流向外资医院,对于那些中低收入的普通民众,这意味着将来能够享受的医疗服务质量会出现下降。
本文转自于 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