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黄瓜3块多。”近日,浙江不少消费者发现蔬果价格在上涨。
8月16日,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上升到6.04元/公斤,但在2个月前,平均价格在4.3元/公斤左右。夏末秋初本该是各类蔬果大量上市且价格低廉的时候,为何今年的菜价“热”起来了?
平价菜变成“奢侈菜”
在杭州一连锁超市里,记者发现,5根手掌长的水果黄瓜标价17元,产地来自海南。当日来的新鲜菜黄瓜标价接近9元/斤,次新鲜的菜黄瓜也要近6元/斤,产地主要是山东寿光和青州等地。
“前几天菜黄瓜最高涨到12元/斤,这几天价格稍微降了点。”杭州城北一农贸市场的菜贩说,目前菜黄瓜的价格普遍在10元/斤左右,主要来自康桥等本地种植户。除了冬瓜、豆芽、土豆涨幅不大,其他像大白菜、刀豆、西葫芦、花菜等蔬菜都普遍上涨。
“黄瓜200元一箱,一箱30斤。”在余杭良渚勾庄的杭州蔬菜批发市场,黄瓜的批发价在6.7元/斤左右。来自山东的菜贩孟召国正忙着算当天的入账情况,他告诉记者,最近一个月,虽然蔬果价格上涨,但是销量基本变化不大。
据8月15日浙江发改委成本处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全省蔬菜供应量持续减少,导致省内蔬菜批发和零售价格有所上涨。其中,蔬菜批发均价为3.45元,环比上涨25%,集市零售均价在6.40元/斤,环比上涨14%,莴笋、油菜(青菜)、黄瓜、小葱等价格涨幅居前。莴笋批发均价涨到3.99元/斤,环比上涨95.59%,黄瓜零售均价上升至7.22元/斤,环比上涨35.21%。
极端天气影响菜价上涨
对于菜价上涨的原因,主要矛头指向了今年的高温暴雨天气。
今年6月起,全国大部蔬果主产地区降雨偏多。6月份广东、广西等水果主产区出现暴雨洪涝灾害,7月份山东、河南等北方蔬菜主产区也出现高温多雨天气。根据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21日至8月10日期间,我国北方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共出现了5轮强降雨天气过程。
眼下正值“北菜南运”的高峰期,由于今年的极端天气影响格外长,影响蔬菜生长,高品质的蔬果成了稀缺货,导致价格上涨。夏季蔬菜最怕高温高湿天气。以黄瓜为例,主产地山东寿光因连续降雨导致部分农田受淹。事实上,像黄瓜这类蔬果对土壤和温度要求颇高,通常种植在土质疏松且含水量高的农田,但由于频繁的降雨,后期又遇上高温,致使许多果实出现畸形、叶片生长受阻以及病虫害等影响,一些北方地区的大棚黄瓜减产了30至40%,质量还参差不齐,导致了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对于浙江蔬果市场来说,北方瓜果类约占七成,叶菜类约占两成,瓜果类蔬菜较依赖北方供应,所以浙江的瓜果类蔬菜涨价幅度较大。
此外,极端天气对北方蔬果采摘、交通运输等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人工成本和运费也增加。在近期的高温天气,冷链蔬菜调运规模增大,导致在途保鲜和运输成本增加,助推了菜价波动上行。对本地蔬菜而言,受前期持续降雨和近期连续高温天气等恶劣天气影响,其生长环境不佳,产品不耐存储,尤其是绿叶菜易早衰、减产,导致蔬菜市场供应不足,成本增加。
全力保障“菜篮子”供应
为了全力保障“菜篮子”供应,全省各大蔬菜基地早已开始行动。
“光是8月就多种了150亩。”杭州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麟海说,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从7月15日到8月15日这一个月里,种植面积扩大到820多亩,比去年多种160亩,以青菜、小白菜等叶菜为主。“7月15日种的第一批蔬菜已经上市。”他说,目前,本地蔬菜的人力和运力成本较为稳定,作为“菜篮子”保供基地,为保证蔬果平价销售,本地蔬菜供应端的价格涨幅不大,基本控制在15%至20%之间。“现在价格已经慢慢回调了,预计9月初有望回归正常价格区间。”
“菜价上涨为暂时现象。”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表示,随着农业设施的不断完备,我国蔬菜大棚进行了十余次升级,许多反季节蔬菜也能够“接济”一下,而且流通发达,东南西北的蔬菜能够相互流通,可以保证市场供给。省发改委成本处监测数据显示,预计短期内,蔬菜价格仍以稳中偏强运行为主,高温天气结束后蔬菜价格有望回落。
本文转自于 新浪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