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改革方面,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重申上述内容。
早在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强调提高市场运行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
中国人口总数超过14亿、GDP总量居世界第二,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拥有庞大的供需市场。但如果各地区和各产业之间存在垄断和阻隔,造成市场的碎片化,就会影响大市场优势的充分发挥。
《决定》重申,要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
同时,《决定》强调,要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优化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
“中国正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价格由供求的市场原则来定就可以;但水、电力、燃气不是一般意义的商品,有一定的公益和公共属性,叠加历史原因,因此更加复杂化。”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近日在财新网刊文指出,过去中国公用事业低价格、高财政补贴的定价机制,使其价格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控制,严重背离其价值,导致公用事业供给滞后于社会需求。据国际机构统计,中国现行水价、电价均处于国际较低水平;中国居民燃气价较低;居民电价和气价均存在长期的工商业用户交叉补贴。(详见财新网《公用事业涨价:原因及对通胀和居民生活影响》)
进入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市场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尤其是电价市场化改革进程有较高的预期。中国正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原则推行电改,逐步推动发、用两端进入市场,以从计划定价转向市场定价。(详见《财新周刊》封面报道《电改下一步》)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中国电力市场正处于“计划电”和“市场电”并轨的过渡格局。其中,工商业和大工业用户电价逐步实行市场化定价,居民用户目前不进入电力市场进行交易,通过政府调节价格。
“价格作为重要的传导信号,如果未能理顺,会造成一系列扭曲,导致企业不能自负盈亏,多项改革受阻,市场结构不平衡,错误的激励机制导致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指出,日前,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门出台了电力改革有关政策指引,对于价格传导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态度,包括居民用电推行阶梯电价等。在此之前,为调节电力的供求关系,国内电价基本上是“居民电价尽量不动,工业用电更加随行就市”,并出现交叉补贴。(详见《财新周刊》报道《气候变化下的电力市场化改革》)
周小川表示,过去,中国居民用电占比较低,有人认为居民电价对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微弱、可有可无。但随着人均收入的显著提高、电气化的转变和电源特性的变化,这一价格变得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当前从扩大阶梯电价入手,是更容易被接受的切入口。从收入分配角度出发,即便出于保护普通民众和低收入阶层的目的,也有其他政策工具比低价保护政策更为有效。
“对于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应平衡短期和中长期问题,短期要避免收缩效应、避免对中低收入人群冲击,中长期要坚持要素市场化改革方向。”罗志恒认为。
在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下称《报告》)指出,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CPI)预期涨幅在3%左右,在其主要考虑中就包括,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和深化价格改革留有一定余地。《报告》还强调,2024年将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包括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完善成品油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有序推进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
当前,中国已完善了重要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包括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完成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改革(详见财新周刊报道《给电网定价》),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首次分区核定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等(详见财新网报道《国家发改委首次分四区域核定跨省天然气管输费》)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也在加快,目前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超过60%,具备条件的山西、广东、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接连转入正式运行,电力市场建设不断深化。
从价格改革整体进展来看,罗志恒认为,起步最早的电力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宜快速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起步晚、见效快,居民天然气顺价机制正加速推进,但多数地区的城市燃气价格联动机制依旧滞后。相比电力和天然气,目前中国用水权交易市场尚处于分散、自组织的状态。根据中国水权交易所的交易数据,截至2024年5月底,水权交易水量不到全国年用水量的千分之一,需推动交易主体进一步扩容。
本文转自于 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