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许多人开始撰写年终总结,回顾一年的经历、学习和收获。那么,如何总结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成长呢?
1988年,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成长心态理论(Growth Mindset Theory)。她将个人的心态分为成长型心态和固定型心态。成长型心态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改变的,这样的人更加乐观,也更能取得进步。固定型心态的人则相反,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是固定不变的,很难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改变。
这个理论得到了实证支持。2019年,《Nature》杂志刊登了一项针对美国65所公立高中上万名学生的大型研究结果,发现经过简短线上课程引导成长型思维的学生,比没有引导成长型思维的学生,核心课程成绩或报读高级数学的比例——也就是迎接更大挑战的意愿——均有所提高。
我们可以从成长型心态中得到启发,在总结2023年取得的成果时,有意识地寻找那些自己能够控制和改变的方面。对于好的结果,可以从中找出自己可以重复操作的经验,例如,与抽象的勤奋相比,保持时间管理的节奏则更可控、更符合成长型思维。同样,对于自己不太满意的结果,也要找到可以改变的地方,如果均无法改变,又何须过分纠结?
在做年终总结时,许多人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过度关注负面情绪。这种心态可能源自人类演化,毕竟在决定了人类生理构造的远古时代,神经过于大条的人的基因已经被怪兽或其他危险消灭了。
然而,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关于积极情绪的宽广—建构理论(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能促进创造性思维。具体来说,积极情绪能够拓宽个体的思维行为范围,例如,快乐会引发游戏、兴趣会激发探索、爱会促进关怀,而负面情绪引起的思维行为范围则会收窄。
拓宽后的思维模式能够赋予个体持久的能量,这些能量可能是身体上的、智力上的、社交上的或心理上的,从而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和整体幸福感。背后的道理也很容易理解,我们生活在稳定繁荣的社会中,大多数情况下,负面情绪带给我们的生存价值相对较弱,而积极情绪所促进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人际关系,才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在年终总结中,我们可以怎么应用积极情绪?一个好方式是,写下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积极记忆,这样就可以强化积极情绪,拓宽思维行为范围,增强能量。
因此,一份充满成长型心态且关注积极情绪的年终总结,更能助力我们的成长。基于这样的理念,优秀的年终总结应当如此:关注已做正确之事,以激发积极情绪;聚焦即刻可改进之处,以增强成长型心态。
那么,我们应从哪些维度来总结呢?很多人的总结会过于关注某些方面,从而忽略了人生的整体性,越总结可能越偏离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例如,有的人过于关注经济收益,忽略情感的维护;有的人过于关注技能增长,身心却陷入疲惫损耗。
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我们应该更加多元地来看待。《人生模式》一书的作者阳志平提出的人生资本模型可供我们参考。他将人生资本划分为三个级别九种类型:第一级别是基础型资本,包括我们的健康资本、心理资本、技能资本,这些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基础;第二级别是交易型资本,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政治资本,这些决定了我们与社会互动的力量;第三级别是家庭型资本,包括婚姻资本与家庭资本,这些是大多数人所关注和追求的焦点。我们可以依据这九大人生资本来总结一年,以尽量避免偏离人生发展的轨迹。
在撰写年终总结时,还需注意不要试图穷尽一年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避免让总结沦为流水账。如此总结不仅浪费精力,甚至因过于详尽,让糟粕的体验淡化了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大启发的高光时刻。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于1988年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强调,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处理过多信息会产生认知负荷,进而导致信息处理困难、注意力分散和心理压力增大,因此,我们应当专注于重点。工作记忆的这一限制表明,人类大脑一次能够直接处理的信息单元通常在5到9个之间,有时仅为3到5个。
因此,更好的总结方法是,在每个人生资本维度上,专注于最多三项重要的体验,或者只聚焦于一项至关重要的体验。让总结既有趣又有用,胜于面面俱到。
我们做年终总结的目的,在于从中获取能量,助力自己更好地开启新年,为未来铺就道路。优秀的总结应基于人生资本的多元维度,规避认知负荷;着重回顾过去一年中所做的正确之事,以强化积极情绪;寻找立即可行的事项,运用成长型思维。基于这一思路,我整理了一份模板,供你参考。
1.过去一年你觉得已经做对的事情/立即可行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2.健康资本(如锻炼/作息/习惯等)、心理资本(如心态/情绪等)、技能资本(如工作技能/个人技能等)、经济资本(如主业/投资/副业等)、社会资本(如老友/社群等)、文化资本(如学历/出书/发文等)、政治资本(如社会身份/协会角色等)、婚姻资本(如夫妻关系/恋爱关系等)、家庭资本(如子女成长/父母康养等)已经做对的事情/立即可行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本文转自于 财新网